谭洪安
咸丰六年(1856年)春夏之交,湘军与太平天国西征军旷日持久的武汉三镇攻防战,硝烟渐散,湘军悍将曾国荃(曾国藩九弟)来到了刚刚收复的汉口。
自诩“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曾国荃,这一回并不是要向敌方名帅翼王石达开叫阵,而是应军中同袍刘长佑之邀,现身远近闻名的汉口宝庆码头,为湖南第一商帮宝庆帮“撑场子”。
一出持续长达百年的商帮“码头风云”,至此高潮再起。
1傍大款 打码头
原来,当时活跃于长江中游商业重镇汉口的两大商人集团——宝庆帮与徽州帮,正为扩大本帮势力、争夺码头地盘闹得不可开交。
刘长佑(后来因战功彪炳历任两广、直隶及云贵总督)乃宝庆府新宁县人,他受汉口宝庆会馆首任会长何元仑之托,欲借实力强横的湘军名头,打压对手气焰。
据民间记述,何元仑时年已七十开外,得到曾、刘二将出面,底气陡增,即号召会众,加紧操练,伺机向徽州帮出击。对方探得风声,决定先下手为强,率先聚集帮中武功高强者,偷袭宝庆帮。两帮相逢勇者胜,双方在宝庆码头上短兵相接,大打出手,结果各自数十人战死,伤者不计其数。
此役最后以徽州帮败退告终,宝庆帮趁机称雄汉水江岸,将势力范围大大扩充至宝庆码头地界之外建成宝庆街等“六街八巷”,留存至今。
明清以来,木材都是汉口的大宗交易商品之一。早在清朝嘉庆(1796~1820年)初年,湖南中南部宝庆府所属的邵阳、武冈、新宁、新化等县船帮商人,运送本地出产的大量木材,沿资水顺流而下入洞庭湖,再溯长江抵达汉口,在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沿岸,龟山对面,创建了本帮的专用码头——宝庆码头。
他们每年的销货金额以百万两白银计,以其为主力的湖南帮,逐渐占据汉口木材市场的鳌头。
但宝庆府与汉口水路距离一千多里,船只往返一程动辄数十天,一开始帮内又未留专人看守码头,同样看中此地位置的徽州帮,乘虚而入,反客为主,不让新到的宝庆帮船只靠岸,由此引发两帮激烈的码头争夺战。
此后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140余年间,宝庆帮为保住地盘,与徽州帮及其他省籍商帮械斗不断,咸丰六年之役,是有史料记载的三次大战之一,也是最血腥的一次。
近年出版的《武汉市志》之“帮会”一节中称,码头众多的武汉三镇历史上经常发生地域性商帮之间的武力争斗,俗称“打码头”,发展到近代,往往演变成为帮派“把头”(老大)之间,或秘密社会内部不同派别的火拼。
而湖南宝庆府商人和徽商争夺汉口宝庆码头,以及湖南木商(宝庆商人亦为主力)与武汉本帮木商为争夺汉阳鹦鹉洲竹木市场,积怨与冲突绵延一个世纪之久,更是其生动缩影。
上述地方志书直言:“湘帮商人在与汉帮、徽帮之间持续百余年的争斗中处于不败,跟近代强大的湘系地方政权集团的有力支持、庇护是分不开的。”
2鹦鹉洲 小湖南
19世纪初才陆续踏足汉口的湖南木材商人,通过省内的湘、资、沅、澧四水,将木材运至汉口及汉阳鹦鹉洲,供各地商家选购。实力极盛之时,号称“五府十八帮”。
“五府”即长沙、常德、衡州(今衡阳)、宝庆和辰州(今怀化市沅陵县)五个主要木材产地,“十八帮”则为各府内再按地域划分的小组织。比如宝庆府商人又分大河帮、小河帮,前者以邵阳人为主,后者以新化人为主。
湖南各府各帮的商人,平时独立经营,也有各自的码头、行栈(仓库)和会馆,一旦遇到其他商帮竞争时,大多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势力最强的宝庆帮,除汉口宝庆码头外,在汉阳鹦鹉洲、武昌白沙洲等地,都建有码头。
道光末年(1848年左右),宝庆码头一带已聚居了数千人,在帮主何元仑倡议下,帮众共同出资创建了宝庆会馆,主体建筑前后三进,设有议事大厅、办公楼及学校,是当年汉口最气派豪华的商帮会馆之一。
据美国学者罗威廉在《汉口:一个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95)》一书的研究,由于装载木材的大驳船在汉阳鹦鹉洲停泊、装卸更为便利,19世纪40年代,这个长江边上的沙洲,在地区间大宗廉价木材贸易市场中的重要性,赶上并超过了汉口沿岸。而真正让它进入黄金时代的,是湘军从太平军中手中夺回武汉三镇后,计划建立和训练一支强有力的水师,他们需要就地采购大量的木材。
随后,清廷废除实施多年的禁海令,刺激了航海帆船的大规模生产,湘军集团领袖发起的洋务运动,又让国内的矿山开发和近代工业得以迅速起步,对木材的需求空前强烈。宝庆帮等湖南“五府”木材商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在鹦鹉洲木材交易市场大展拳脚。
后来,鹦鹉洲上人烟日益稠密,居民逾万,三分之二是湖南人,其中尤以宝庆人最多。为保身家财产安全,“五府十八帮”共同捐资,在鹦鹉洲的洲脊上修建了著名的鹦鹉堤,又先后修建湖南各帮会馆28座之多。武汉人因此称鹦鹉洲为“小湖南”。
在湖南帮兴起之前,垄断汉口木业的是江西帮和黄帮(由迁居鄂东黄州的江西籍商人组成),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及之后,湖南帮乘湘军之势而起,这两拨江西商人失去天时地利,再也未能卷土重来。
倒是原来为江西商人充当地方代理商的汉帮(活动于汉水流域的湖北本帮)木材商,顽强地生存下来,与徽帮一起,继续长期对抗湖南帮。
3宝庆帮 游四方
20世纪初期,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多方搜集数据情报,写成《汉口》一书。据他的统计,近代汉口的地域性商帮达12个之多,在规模较大的商帮中,年贸易总额达到3500万两白银以上的有宁波帮、潮州帮、广东帮和香港帮;年贸易总额在2500万两以上的,有湖南帮;年贸易总额在1000~1500万两的有四川帮、云贵帮、陕西帮、河南帮、江西帮和福建帮。
清代的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合称“天下四大聚”,即商业最繁华的都市,湖南帮能在汉口各大商帮中,实力位居中游偏上,显然非同凡响,而宝庆商人实为汉口湖南帮的中流砥柱。
据近年新宁县民间人士所作《天下湘商》一书介绍,到抗战爆发前夕的1937年,宝庆府各县经汉口宝庆码头运销武汉三镇的大宗物资,成交金额分别达到:煤炭120万银元、木材80万银元、纸张60万银元、茶叶25万银元。
又有市井流传的歌谣唱道,宝庆人是“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可见其生意兴隆,春风得意。
抗战胜利之后,宝庆码头一度成为招商局和民生轮船公司的停泊码头,各省籍商帮民船也相继来此停泊,宝庆帮自家的船舶,反倒难以靠岸了。
眼见百余年的老地盘遭“侵占”,宝庆人沉不住气了,他们仿效前辈何元仑,备下厚礼,登门拜访奉命驻扎在武汉的国民党73军55师师长、新化县人梁子禄。
历史再次重演,梁师长下令调来机枪连,在宝庆码头周边架上轻重机枪,虎视眈眈,外省籍船只见状,只好赶紧驶离。
刘红科、樊海英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