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9·8投洽会”国际投资论坛热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8日 01:49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中国企业如何海外避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勇︱厦门报道

  “汇聚全球资本,引领投资风向。”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9·8投洽会”)在厦门如期举办,作为本次投洽会的主题,这样的大字标语在9月的厦门随处可见。

  采访“9·8投洽会”的几天里,“资本”、“投资”成为会场内外传递出的最多声音。其中,“9·8投洽会”期间由商务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2012国际投资论坛上,这一主题更是得到了集中讨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普利斯科特说,“充分利用外国投资和经济开放,是世界上落后国家追赶上发达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追赶其他国家的重要方式。”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但是,除了中国自身问题,主要是因为外部的环境,比如欧洲债务危机等。”

  加强国际间的投资合作,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和资本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投资风险不容小觑。

  江苏华东有色资源投资基金主席邵毅坦言,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很大成见。江苏高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梁也透露,很多中国“泥土”出身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都买了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而这些产品最终让它们损失惨重。

  如何有效、安全地“走出去、引进来”,成为本次“9·8投洽会”上企业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企业家的海外困惑

  “金融问题、外事问题、项目审批问题、国际文化协调问题……”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会面临的难题,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会长郑跃文一口气列出了许多。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亦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投资目标不明确,存在一定盲目性;投资整体效益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对外投资主体、产业及区域结构不合理;对目标国政策法规缺乏了解,风险防控水平低;政府对企业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等。

  此外,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特别是央企的直接投资经常会碰到反垄断和外资部门的审核,不少大的项目因此未能收购成功。

  参与过多起境外并购的邵毅坦言,“在境外并购的时候,一开始经常被他们(被投资方)感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什么好话都讲,什么条件都答应。等并购完成后,就不一样了。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很大的成见。”

  他举例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澳大利亚买了一家上市公司超过25%的股票,当地人就给这家企业戴上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帽子。他们开始疑虑,“这个中国国有企业在澳大利亚要干什么?”

  此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识别能力弱,也容易引发投资风险。“中国企业在国外,千万别碰复杂的衍生品。”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说,目前中国的金融产品,处于一个比较低端的水平,而国外的金融衍生品经过复杂的演绎,基本上是经过经济学家精细地编制计算出来的,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合同条款,在关键时刻就会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况,甚至面临巨额亏损也毫无办法。在这时,通过法律途径在国外也难以奏效。“中国企业在国外,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实业,不要去碰这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还有企业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配套不足。这其中既包括国内市场的产业链不足,也有在国外融资出现的问题。

  李永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21世纪初,自家企业的彩电产品在国外开拓市场很顺利,但是之后国内市场的上游产业链却出现问题,这给走出去带来很多掣肘。而融资方面,由于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等在国外有些地方没有覆盖到,导致中国企业在当地融资困难,而通过衍生品杠杆融资也容易滋生风险。

  准备好了才叫机会

  美中投资集团主席怀特(John? Milligan? Whyte)建议,“中国要消除别人对中国投资的恶意,这很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会对各个国家的投资竞争力进行排序,中国的排名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所以中国的投资必须要有重点,每年选一个特定的地方,来消除别人对他的抵触。”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交易咨询合伙人苏丽则表示,最近几年,因为欧洲债务危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到欧洲去寻找技术领先的东西。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是比较大的机遇,如果能把投资行为和收购行为运作得比较成功,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资本的形式换取技术。

  多位企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企业要想走出去,必须要自己做好准备。

  参与过多起企业并购的高能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滨就表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资金与技术设备等必须准备好,不能勉强。她举例说,某家能源公司曾通过专业机构取得了非常好的一个投资和并购的机会,也是自己所属的领域,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本身没有准备好,只是领导要求“走出去”。

  李永建议,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需要把握两个层面:一是自己练好内功,二是国内的相关条件要具备。

  练好内功方面,李永认为,必须要储备好充足的人才,对外国投资的文化、法律以及政治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对相关的产业技术也要有充足的驾驭能力。而国内的相关条件对企业走出去亦很重要。一个企业的一个产品走出去,它的上下游产业链得跟上,如汽车行业走出去,则它上游的各个环节得发展的快速和持久,使企业有长久的发展潜力。

  “一个企业对外投资进行得好,背后必定是有背景的,有银行、保险等机构的抱团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是抱团走出去。”李永说。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广州西安青岛3地处置游行中打砸分子
  • 体育亚洲杯-中国女排负泰国丢冠 俞觉敏谢幕
  • 娱乐梁洛施与俊俏新男友就餐被拍(附图)
  • 财经任志强:明年三月之前房价将会暴涨
  • 科技佳能松下中国工厂周一起暂时停工
  • 博客柴静访李永波:消极比赛不是我的战术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中国成最大留学输出国 超6成留海外
  • 育儿儿童患白血病率上升 开不出校门的校车
  • 健康你的牙膏选对了吗 女性乳房按摩手册
  • 女性13款最时髦T台美妆 盘点时装周最新配饰
  • 尚品最不可思议葡萄酒产区 游艇驾照怎么考
  • 星座运势12星座本周运 你是爱情敢死队吗
  • 收藏古墨收藏价值连年升温 脸谱纪念币涨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