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金融业改革重任在肩 亟待寻求突破性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4日 04:28  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为期3天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3日在天津落下帷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论坛“2012年新领军者年会”并致辞,他在阐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时高度评价了中国金融业的成绩。他强调说,在最近这10年,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并成功上市,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温总理还说,我们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2011年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和15.28%,低于2002年的2.57%和16.07%。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年底的15.2%下降到2011年底的1.8%。我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情况,这两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总体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而金融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中外正反两面的情况都证明了这一点。

  权威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2010年、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9.6万亿元、7.9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4.86万亿元,这3年半累计新投放人民币贷款达到34.74万亿元,为中国实体经济的率先复苏和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欧美国家银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严重影响,自身流动性短缺,很少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地显现,当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振荡加剧,市场预期持续走低,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不容低估。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需要中国来推动增长,那么中国又需要金融业改革发展来推动增长,从全球角度来看,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变得至关重要。

  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在论坛上演讲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今后十年有7%的增长潜力,贸易量是世界1/10,外汇储蓄是世界1/3。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和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已经连在一起了。中国金融改革除了做好当前的各项改革以外,要围绕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来重点推进。他提出,今后金融改革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利率市场化要突破。他特别建议发挥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作用,希望能够让参加的金融机构更多一些,品种更多一些,交易量更大一些。建议中央银行能够逐步缩小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其他金融服务。建议扩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幅度,成立存款保险公司,为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加强竞争提供保障。

  第二,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他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成立银行保险证券控股公司。比如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本身可以直接经营主业,同时可以投资成立附属或者控股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这样它们可以为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提供较好的服务。要继续建立健全中小型的各类金融企业,使其在职能上形成差异。

  第三,要在扩大社会资本形成能力上有突破。他说,现在贷款的增长幅度比资本金的增长幅度要高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实际上有些地方还在上升,这就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在不断地聚集,是很危险的。他建议国家建立一个社会资本统计和公布制度,公布每年的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分布在什么行业,分布在什么地区,看社会资本是怎么流动的。为此,要继续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特别是引导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发改委、证监会、中央银行有关债券(商业票据)发行的条件、程序要规范起来,逐步进入到统一市场。债券市场发展才能促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发展才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在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上应该有一个突破,即在人民币国际化上有一个突破。他认为现在具备加快这方面改革的条件,可以批准更多的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及更多的投资额度。同时,要推动国内的资本对外投资。

  中行董事长肖刚在论坛上提出,利率市场化和一系列国际金融监管的变化,对于中国银行业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使中国的银行业加快转型,加快分化的趋势。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各家银行的竞争机制不一样,内部定价机制不一样。过去对大企业贷款比较多,今后由于利差缩小,可能对中小企业更有积极性去发展。二是会加快创新。欧美银行也都是在监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来激励金融机构加快创新,中国金融创新还是滞后的,这方面是很有潜力的。三是会加快中国金融机构跨国经营的步伐。国内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都会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在演讲时说,中国金融最大的风险还在银行,现在金融资产122万亿元,银行资产占GDP200%以上,股票市值占GDP60%~70%,债券市场接近53%。他提出,为了化解银行业风险,要加快银行资产的证券化,把一部分银行的成熟资产卖到债券市场上去,而且要求银行之外的投资者,比如社保基金来买。通过这样运作,短期能够让银行的再融资压力减小,让股民放心,更重要的是让银行的资产转移到债券市场,把债券市场做大,把银行资产规模相对减小一点,银行可轻装上阵,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寻找更好的投资项目,如中小企业上。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再敦促日方撤销“购岛”决定
  • 体育英超-希尔斯堡惨案23年后真相大白
  • 娱乐日星香港拍戏被驱赶 商贩撵斥小日本(图)
  • 财经国内多家旅行社暂停赴日旅游业务
  • 科技苹果发布iPhone 5 官方图赏 图文实录
  • 博客强制戒毒所揭秘(图) 美军航母上的中国人
  • 读书岛国梦:日本如何实施开疆扩土的野心
  • 教育北大清华进世界前50 美国大学排行
  • 育儿女教授课堂母乳(图) 为治抑郁产妇吸毒
  • 健康运动后咋补水 九成八角硫磺熏制?
  • 女性中国Style闪亮纽约 金秋皮带女表正当红
  • 尚品私人岛屿置业指南 最佳商务宴请餐厅
  • 星座测试啥样男人爱你 12星座强迫症
  • 收藏银币白斑病价值打折扣 艺术市场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