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业接连上演重磅大戏。
12日,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先声药业与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默沙东公司宣布,建立新合资公司——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先声默沙东),新公司以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领域为重点。
13日,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亦将公布其合资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海正辉瑞)成立。海正辉瑞以品牌仿制药为重点。
此前,外资巨头药频频联手国内药企,然而甚少在研发、销售等较高阶环节合作,更多流于代工生产。
2011年5月31日海正药业宣布与辉瑞签订合资公司意向书。谁居控股地位坊间各种版本传言不一。2012年2月海正药业公告了合作细节:“总投资2.95亿美元,注册资本2.5亿美元,其中,海正药业、海正杭州公司、辉瑞卢森堡公司分别以现金、实物等出资,各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46%、49%。”
中方争夺控股的谈判拉锯异常困难。9月初一位海正药业高管透露,“此前辉瑞在华更多以购并为主,而这个合资公司里辉瑞并不控股,并且参与不仅是销售,更要从生产延伸到研发。”
“首先要谈的就是哪方控股,谈了一年多。其次,双方各自投入什么资源,第三则是产品如何转移过来等技术路径问题。原来在国内没有相关的先例,凡事都是试探性的,谈判起来确实很复杂。”
最终,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海正药业向合资公司注入75个品种,涉及肿瘤药、抗感染等品种,占公司制剂内销收入的85%以上,而辉瑞注入‘6+2’个品种,涉及内分泌、青霉素等品类,销售规模略大于海正。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3年1月份正式并表。”
海正方面提供的品种占到了其公司一半的文号,然而这么多品种的销售量和利润贡献,仍不足辉瑞提供的这“6+2”个品种。“这75个品种中,很多都还没真正做过,大部分还是在‘抽屉’里。与其放在抽屉里还不如拿出来。过了五年的时间窗口,这些品种就不那么有竞争力了”,该高管表示。
双方在合作洽谈之初就留有回旋余地。“我们并没有签订排他性竞争的约定。不然绑定之后可能会最终制约双方母公司发展。目前海正还是可以在国内继续做制剂,保留了一定制剂的业务。” 三年之内,便可见成败,“合资公司不能只吃老本,必须在三年内推出相应的产品才行。军令状是2020年至少做到一百亿人民币规模。”“前述高管指出。
辉瑞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坦言,目前辉瑞在华的合作更多是类似于与上海医药这样的合作,参与企业单独一个环节。未来全流程合作可能被推广,“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玩的游戏。由于中国药品监管、文号申请、生产线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三五年之内申报下来一个品种不可能。如果仿制药厂要等三五年之后,机会都过了。”前述海正高管也表示,海正一直试图把研发、文号储备优势转化成经济利益。“辉瑞在原研药方面营销有经验,有一套网络和专家资源。进军海外势必要找个海外公司帮助销售。”
“先声+默沙东”瞄准慢性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农村基层市场拓展,默沙东的老对手赛诺菲、GSK(葛兰素史克)均已进入。
先声默沙东透露,合资企业总部定于上海,负责公司日常运营,而默沙东和先声药业现有生产基地则将负责初期产品的制造。双方合作将包含两家药企多款的产品研发、注册、制造和销售等环节,其中在双方合作初期,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病领域将是重点。
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微博)表示:“合资公司由控股股东默沙东持股51%,先声药业则持股49%。药品资源方面,先声药业只拿两个药品。中国医药行业不仅需要新药品,同样需要新商业模式。”
外资药企在华此前几乎均是与国企背景的大型制药公司进行联姻,先声药业的民企背景是为数不多的特例。新合资公司瞄准的这一疾病领域向来都是众多外资药企“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仅未来5年中国口服糖尿病用药的市场销售额预计就将超过6亿美元。
先声药业集团总裁张业泓表示,合资公司今年7月拿到营业执照,已有销售人员400人。在全国省市医院开始进行工作,销售团队年底将达到700多人。“公司希望将目标市场从东部沿海到农村市场,并将在三甲医院的基础上进入基层市场(如市级卫生中心)等。”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农村基层市场拓展,默沙东的老对手赛诺菲、GSK(葛兰素史克)均已进入,默沙东在2010年-2011年连续大规模投入。张业泓表示:“最大的挑战是让这个合资公司实现其潜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