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昨天开幕经济学家激辩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本报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未来经济究竟去向何方?昨天开幕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各方专家学者就此展开激烈的辩论,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世行前副行长林毅夫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投资来拉动,但是新一轮投资要更多依靠财政支出,而非信贷。北大教授张维迎则流露出相当的担忧。
■林毅夫
20年8%的增速完全有可能
林毅夫认为,欧洲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所以那边需求减少,肯定会给我们出口企业增加压力。减少开工率,减少经济增长率。同时,2008年那一轮的宏观调控,4万亿投下去,现在经过四年了,大部分的项目也接近收工了,所以投资需求的速度当然也会下滑。
“目前推动我国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外需持续不振,导致出口下降,因而需要加大刺激内需,增加投资,而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林毅夫告诉记者,“消费是最终目标,但是可持续的消费必须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必须以投资为主。”他说。
他估计,中国经济未来20年维持8%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外部因素相对不利的状况下,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具体的做法是:“更多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 ”“甚至可以考虑再来一轮财政支出。中国可以利用良好的潜力,帮助其他国家走出危机。”
■李稻葵(微博)
中国未来十年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与其乐观观点相一致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的经济至少未来十年应该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他说,“中国的经济尽管经过了33年的快速增长,尽管过去33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尽管过去十年增长速度接近11%。但是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非常贫穷的经济,拉美国家至少是美国经济的35%,所以我国经济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
李稻葵认为,如果中国经济能够经过一定的改革,完全有可能达到其他东亚经济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今天美国经济的75%。
■张维迎
中国经济正忍受艰难的结构调整
与上述两人不同,张维迎在昨天的发言中流露中悲观论调。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忍受相当艰难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光靠投资来刺激,如果最终消费品没有市场来接受也无济于事。他同时坦承,对于经济困境要有心理准备。
“改革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如果我们能够忍受这个痛苦调整过来,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如果回避这个调整点,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他说,“一块砖,一根螺丝钉都来自消费者,如果没有私有财产的保障,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价格。”张维迎表示,改革的过程中肯定要痛苦。而对企业而言,张维迎表示,“政府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必须自身真正地提高能力,这样未来才有希望。”
■朱民
经济放缓并不一定是坏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副总裁朱民则认为,“中国经济逐渐放缓,但是现在政府出了很多政策支持经济的恢复,我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两个方面,第一,经济逐渐放缓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全球经济都在放缓,都在下降,那么外需很弱,当然会对中国经济有影响。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也面临国内结构调整的因素,经济落到8%左右其实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第二,要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要稳中增长,这也很重要,这是平衡的两个方面。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最近政府出台政策,维持经济的增速还是很重要、很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