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曲线混业中资银行国际化监管套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1日 01:2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聂伟柱

  尽管国内金融分业经营的坚冰仍未破除,但对致力于综合化、国际化的国有大行而言,或许这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事实上,某种程度上,国际化恰恰已经“异化”为一条服务商业银行综合化的绝佳路径。

  昨日,在2012第六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就坦言,现在尽管没有明确地取消分业经营限制,但实际上,各家银行基本上都是多元化经营了。除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可能还会有投行、基金、证券、保险等其他业务。

  王永利所言的各家银行主要是指四大行,而实现这些多元化业务(特别是投行业务)的平台,则是四大行国际化过程中,在香港设立的分支机构。例如,工行的工银国际、中行的中银国际等。

  截至2011年底,四大行境外资产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分支机构1259家。其实,4万亿元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任何一家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

  警惕运动式“走出去”

  中资银行中,由于历史沿革等原因,中行的国际化程度最高。但最近几年,包括工行、建行等在内的中资银行,国际化有明显提速的倾向。

  举例而言,最近两到三年,工行国际化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工行已在3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52家境外机构,即使是在遥远的巴西、非洲等地,也已经有工行的分支机构。

  无独有偶,此前不久,建行也制定了该行今后五年的海外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完成在新兴市场、重要目标市场和主要金融中心的机构布局。

  对于商业银行的“走出去”战略,无论是业界还是舆论,大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但在昨日的论坛上,王永利则表达了一种担忧,即对银行国际化遭遇各种挑战的担忧。在王永利看来,一个银行国际化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海外的分支机构本身,而是银行的总部。例如,总部是否有全球化的视野、战略乃至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科技系统等。

  王永利表示,走出去,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明确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干什么?怎么干?“现在最怕的是,做一种运动式的走出去,成为一种‘面子工程式’的走出去。”

  事实上,从现阶段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与西方国家银行业相去甚远。

  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也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从业务模式的国际化、机构布局的国际化和本土市场的国际化这几个角度来说,有进展,但实际上空间和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中资银行绝大多数的境外分支机构,仅仅占有的是当地中资企业有限的市场份额。除了香港的分支机构外,真正能够融入当地市场、参与当地市场运作的中资境外机构,可谓凤毛麟角。

  巴曙松还指出,香港往往成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重要的跳板和平台。

  其实,恰恰是在香港站稳脚跟的中资银行分支机构,不但承担了探路国际化的职责,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香港的分支机构正为国内银行业“混业”经营提供一条另类的通道。

  监管套利?

  巴曙松昨日表示,中资银行国际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从比较在意和注重机构网点数量的布局和区域的完备性,开始转向制度创新。

  所谓制度创新,简言之,是指由于国内仍是分业监管模式,不少金融机构开始转向海外市场去争取牌照,然后拓展国内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制度创新,绕开了国内分业的限制,也是一种变相的监管套利。

  现阶段来看,中资银行国际化,呈现出明显的两个梯队:国有大行为一梯队,走在最前列。国有大行不但在香港设立了近乎拥有全牌照的分支机构,而且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设立分支机构。

  第二梯队则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这类银行国际化时间尚短,还仅仅处于探路阶段。股份行往往只在香港等少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且这些分支机构拥有业务牌照数量有限。

  “几乎几家大的银行都在香港设有类似‘某银国际’的机构,而这种机构下面拥有证券、资产管理等牌照,这些牌照在国内难以获取。”巴曙松表示,这些机构再回过头来,以外资的身份在内地拓展业务,“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突破的平台。”

  举例而言,工农中建四大行均在香港设立了类似的“某银国际”平台,如工行在香港设有工银国际;建行有建银国际;农行设有农银国际;中行则拥有中银国际。

  在国内,尽管银行开始综合经营试点,部分银行可以拥有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甚至是保险公司,但作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投行平台,一直没有开闸。

  而恰恰“某银国际”以境外机构的身份,填补了这一关键的投行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四大行不但可以曲线从事直投业务,还可以切入IPO承销业务。

  去年11月,农行就曾通过农银国际发起设立农银(无锡)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5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50亿元人民币;此前更早的中行也曾通过中银国际投资成立了渤海产业基金。

  事实上,截至目前,四大行都已通过香港的“某银国际”投行平台,成立了类似的股权投资基金;至于这些香港投行平台承销内地IPO的案例,更比比皆是。

  在巴曙松看来,依托海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监管的优势,设立机构,获取牌照,再回过头来辐射内地的本土市场,突破监管的约束和限制,这一点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受到银行重视。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政府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
  • 体育美网-小威决胜盘逆转阿扎四年后再夺冠军
  • 娱乐刘恺威反悔:说结婚是玩笑 杨幂嫁梦成空
  • 财经汽柴油价明起每吨上调550元和540元
  • 科技美计划造星际飞船 宇航员有去无回
  • 博客教授:黄金大米是骗局 教你分辨劣质海参
  • 读书令日军胆颤十大名将(图) 日对中国的积怨
  • 教育旁听生的名校求学记 那些年难忘的老师
  • 育儿双独夫妻生二胎未申请被罚7万元
  • 健康到底谁有可能自杀? 中药泡脚药方大全
  • 女性囧脸包添新成员 盘点7种最短命护肤品
  • 尚品经典秋色怀旧腕表 中秋赏月高端酒店指南
  • 星座测试恋爱潜规则 星座首页改版
  • 收藏1953年茅台拍出53万 野山参叫价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