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继勇
北京望京,阴天,名为梧桐的西餐吧,汪延坐在本报记者旁边,一起回望新浪,回望中国互联网。
8月31日,新浪宣布汪延不再担任新浪董事长,其职务由新浪CEO曹国伟(微博)兼任。至此,新浪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以曹国伟命名。
在汪延的讲述里,他的人生分为两个半程。前半程是互联网创业,创立了新浪这样一家“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早在2006年,即曹国伟接任CEO,他转任副董事长时即已经结束。后半程是互联网公益,才刚刚开始。
2006年之后,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就很少见到汪延的名字。那一年,汪延做了一件事情,成立了扬帆夏令营,这成为其步入人生下一程,即互联网公益的发端。此后,他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多的向互联网公益倾斜。
汪延定义的互联网历史,有17年,与新浪的历史一样。最初十年,中国互联网天空里,他曾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那一代人,一些人成功登顶成为大佬,一些人坚持奋斗已是互联网老兵,一些人转行淘金换个法子捞世界。
汪延却与所有人不同,选择互联网公益,他留给行业的,是另一种探索,也是另一种人生定义。
激情“网”事
17年前发生的事,在汪延的回忆里,似乎发生在昨天。
1995年,汪延回国创业,与李嵩波一起创建了新驿多媒体公司。不久后,被中关村一家名为四通利方的软件公司收购。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王志东,他编写的中文平台“中文之星”使他声名鹊起,汪延也因购买中文之星认识了王志东。
公司干什么?一天,汪延与同事光着膀子在中关村一家小饭馆吃饭,争论的结果是建一个人人获取、发布、交流信息的平台。
大家的最初想法是,网站首页是一张中国大地图,每个省亮着一盏灯,今后按行政区域展示信息,不同区域外的人可以发表想法与意见,并彼此交流。1996年4月29日,正式上线www.srsnet.com(利方在线)中文网站,由汪延负责。
利方在线没有摆一张中国地图,而是开了11个论坛,最火的论坛是“谈天说地”与“体育沙龙”, 体育沙龙的一个名人是现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当时的新浪非正式员工陈彤。这是新浪创造的一个第一:中国第一家商业化互联网公司。
1997年老榕的《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最早出现在体育沙龙,然后被《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转载。1998年世界杯,互联网作为媒体的功能被新浪发现:速度更快、更直观。形成了新浪网站的雏形,有了栏目分类、标题链接新闻、页面分级等模式。
作为媒体的新浪,在美国轰炸驻南使馆,本·拉登撞机美国世贸大厦等事件中,使得新媒体的力量被社会认识。
新浪创造成了又一个第一,第一家互联网门户。那一年,中国有网民30万,多为海外留学生,不及现在北京一个社区网民数。
1998年世界杯期间,新浪拉来了广告,广告主是IBM(微博),广告费18.5万元。这是新浪又一个第一:第一笔像样的互联网广告。
这18.5万元,给了整个网站部员工以信心:能赚钱,网站可以往下搞了。2012年第二季度,新浪广告收入约1.32亿美元 。
1997年,新浪拉来第一笔风险投资,投资者是美国华登集团、美洲银行罗世公司及艾芬豪国际集团 ,投资金额是650万美元。是汪延捉刀写的商业计划书,以互联网为概念。新浪第一次把“风投”概念引进中国,此后“风险投资”四个字才见诸媒体。
2005年春节, 盛大突袭新浪,时任CEO的汪延正在法国度假,压力巨大。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制定了后来广告为人知的“毒丸计划”,新浪艰难过关。汪延指着自己说:“就是那一年,头发开始白的。”
新浪之道
新浪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意义,不止在于创造了许多第一,还解决了许多问题。
汪延形容为“闯黄灯”。他回忆说,很多时间的感觉是“战战兢兢,如覆薄冰”。
1999年,现任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加盟新浪网,主管财务力推新浪上市。但新浪上市却遇到麻烦:依据我国1993年的电信法规,禁止外商介入电信运营和电信增值服务。
为了寻找一条通向纳斯达克(微博)的道路,汪延“跑长了腿,磨破了嘴”。那段时间,汪延常开着自己那辆富康,守在主管部委门口,以期获得政策许可。
曹国伟为首的上市团队最终提供的模式是这样的:新浪成立一家自然人持股的境内中资公司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由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申请ICP执照;国际投资者通过投资离岸控股公司来控制设在中国境内的技术服务公司。
这样就同时满足了法律规定与境外上市的需求,这就是后来业内熟悉的新浪模式(VIE结构)。
VIE结构“某种意义上拯救了中国互联网”,排队上市的搜狐、网易学习“新浪模式”登陆纳斯达克,排队的还有8848、携程,因互联网泡沫,前者倒闭,后者推迟至2003年上市,再后来的腾讯、百度(微博)、盛大、空中网无不以这
种模式上市。
1998年之后,利方在线与北美华渊网合并为新浪网,打造成一个北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三位一体的管理层架构。此架构当时独树一帜,也为新浪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打下基础。
互联网能否做“媒体”?这曾使新管理层犹豫。与华渊网合并之后,新浪业务偏离软件,偏向互联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成为现实存在,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2003年,汪延任新浪CEO之后,开始思考“新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继“软件还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厘清。结论是“新浪的基因是媒体,应该在媒体方面突破”,但突破的方向在哪里?博客的发展给了新浪启示。汪延回忆:方兴东的博客中国给新浪极大的震憾,汪、曹认识到“媒体生产者”已经由专业人士拓展至个人,自媒体是新方向。
博客的发展解放了新浪:过去新浪内容主要来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内容为新浪带去的流量超过了90%;博客改变了这一状况,至少为新浪带来30%的流量。
微博则是“媒体生产者已经由专业人士拓展至个人”这一思维在新浪拓展逻辑上的延伸,也是汪延当年创业“新驿多媒体公司”时,做一个“人人获取、发布、交流信息的平台”的技术实现。
当外界质疑新浪微博“侥幸”成功时,汪延却认为这是“水到渠成”。
互联网公益
2005年7月7日,在新浪的主导之下,“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汪延致词时“声泪俱下”。
晚上与南京纪念馆的朱馆长吃饭,朱馆长细数一些孩子“遗忘了历史”,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汪延当时诞生了一个想法,新浪捐献一部分,社区募捐一部分,组织夏令营,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历史的直相。
夏令营主要组织贫困地区的学生参加,除了了解南京大屠杀外,还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城市生活、参观名胜古迹,熟悉历史。这就是扬帆夏令营的前身。扬帆夏令营到今天为止,已经进行了六届,第一年140人,现在已经700余人。
也就是那一年,汪延开始思考“接下来做什么”。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互联网公益。2005年,曹国伟接任总裁,2006年,曹国伟接任CEO。
2006年,汪延转任副董事长,2008年,汪延出任董事长,逐步退出日常管理,在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与新浪董事会之间做“沟通的桥梁”。汪延说:更多的时间则放到了互联网公益,奔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大山小乡间。
2006年开始,汪延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董事长、CEO由两个人分别担任的情况并不普遍,特别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汪延觉得:应该让曹国伟有更多的权限,自己应该让出董事长的位置。
而直接的导火索则是从今年上半年,汪延开始在美国上学。汪延说,这使得自己管理新浪的时间更少。
其间,汪延一直在确定自己与新浪说再见的时间,他认为现在恰是最好的时机: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团队稳定,MBO之后股东结构合理,博客、微博之后新浪业务已经趋于稳定。他说自己应该在“新浪最好的时候与新浪说再见”。
汪延宣布辞任董事长的当天,新浪宣布成立投资1亿元建立一支公益慈善基金,汪延负责打理。
在汪延与新浪渐行渐远的六年里,汪延负责的公益活动包括思源工程,扬帆计划,向贫困学生捐书,新浪扬帆生态移民班,思源水窑,扬帆夏令营,思源园丁奖。
汪延说:过去六年,已经捐出去差不多1亿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