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题:对华光伏战狼烟再起或逼中国对欧出手反制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得了便宜又卖乖!”得知欧盟对华光伏电池反倾销立案一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宋泓的语气中透着一丝愤懑。
欧盟委员会6日正式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鉴于欧盟约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六成以上,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总金额已达约204亿美元,此举意味着中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就此拉开帷幕。
宋泓介绍,中国飞速发展的光伏产业,不仅为包括欧洲在内的市场提供了优质低价的产品,同时极大地带动了欧洲光伏上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而对于欧盟某些企业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指责,全球最大太阳能面板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建敏更是断然予以否认。
“我们从来没有对欧倾销,我们尊重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业界坚称,中国光伏产品近年的价格下降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绝非倾销和补贴行为所致。
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硅料现货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降幅达40%。硅料成本占光伏组件成本的25%以上,使得光伏组件的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但在宋泓看来,除了成本的下降,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低廉另有所因。在不久前所做的相关调研中他发现,中国光伏产品去年出口数量略有增长,但价格却“下跌得很厉害”。他坦言,这背后有产能过剩在作祟,亦有同行间恶性竞争的因素。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滞缓,各国光伏产业都出现了企业经营困难、破产倒闭等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对于某些欧洲企业转嫁危机的企图,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一语道破。
出于相似原因,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先期对中国光伏产业抡起“双反”大棒。此番占据中国出口份额大半的欧盟加入战团,对身处窘境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此,张建敏显然不愿多谈,“我们不做任何预期,我们只是用事实说话,尽全力证明我们自己并不存在反倾销。”言语间透着疲惫。
但在宋泓看来,这种被动应对显然不够。他建言,光伏企业应当加强团结和相互协调,同时利用全球性投资贸易战略对此予以规避。之于政府,应就当下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及恶性竞争的态势予以规范,“不能大家都做得很热闹,最重要的是看最后的收益。”他提醒。
尽管对于欧盟此举,中国各界均有准备,但在8月底举行的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希望欧盟委员会、有关企业与中方一起尝试通过沟通交流来排除和解决问题,不要启动反倾销程序,此语一出,相关各方协商解决光伏摩擦的希望被再次点燃。
对于默克尔“前脚刚走”,欧盟“后脚便提反倾销”的举动,宋泓说,“我们也应该考虑在符合世贸组织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威慑,使双方的承诺相挂钩。”
对于中国是否会对欧采取贸易反制,沈丹阳6日并未提及。但据此间媒体报道,中国商务部今年8月份已经受理国内产业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的调查申请。(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