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劳佳迪报道制图任萍
9月4日,光伏江湖“东邪”之称的高纪凡,买了飞往北京的机票。这位天合阳光掌门人的目的地,原是直奔商务委应对欧盟“双反”立案紧急召集的对策会议。但落地后他突然获悉,会议已被临时取消。
这似乎透露出一丝斡旋的角力。 9月5日,他现身媒体眼中“凄清无比”的北京光伏展,高调回应称“双反”一事“在最后截止期内,仍有转机”。
但市场上弥漫着的希望气氛依旧无力回天。今早10点多,记者从欧盟官网查证,名为EU OfficialJournal的文件已经发布,意味着欧盟无视德国等盟国的调停,执意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战车。
“靴子”悬了2年
“自从2010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301调查’,行业内就有欧盟可能跟进的预期,只是这‘第二只靴子’悬挂了2年而已”。 “四巨头”原先市场部的一位高级经理今早告诉记者。
当时,为了将国际贸易壁垒的“星火”掐灭,他所在的企业还参与联名,由中国国际商会执笔一封民间“诉状”交到美国贸易代表手中,抗议后者挑起的“301”事端。
但美国这个近几年刚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市场却吃了“秤砣”。去年10月,当地7家光伏企业正式申请要求美商务部向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的关税。
奇迹没有发生。在美商务部应声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双反”调查之后半年多后,今年5月初裁认定涉案企业被征收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
结果落地后,圈内人士纷纷抛出观点,认为美国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只有10%左右,不足以摧毁市场,但可怕的是一个市场信号,可能是连锁反应的开端,中国背后真正蛰伏的“猛虎”是欧盟,其占出口份额一直在6成以上。
记者参考美国“双反”的初裁结果,国内知名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被征收反倾销税31.22%,反补贴税2.90%;常州天合反倾销税31.14%,反补贴税4.73%。沉重课税之下,中国光伏企业几乎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命悬欧盟一线。
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一个多月前,意图打垮中国光伏的美国又拖上了欧洲盟友,向欧盟递交了“双反”申请。在接下来决定是否立案的45天期限里,光伏企业如坐针毡。
昨天高纪凡在大限将至的48小时内亮相北京光伏展,尽管他的“转机论”似乎抓人眼球,但也只是满足了与会媒体们的好奇心,难以烘热当天会场冷清稀落的尴尬境况。值得一提的是,“南帝”尚德施正荣、“北丐”英利苗连生、“西毒”赛维彭小峰都告缺席,展会规模缩水50%以上。
生死大考难过关
7月25日,欧洲光伏电池制造商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一项秘密申诉,指控中国光伏电池企业在欧洲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 8月31日,欧盟已向中国驻欧盟使团发出照会,称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在多数人眼中,中欧光伏贸易战吹响号角,对光伏企业来说,其实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不战已败”的战役。 “大敌”压境,在欧盟的“字典”里,似乎还没有“怯战”的先例。
“国内光伏大厂可行的预备方案只有向海外转移部分工厂,把产能放到海外去,不走关税的路子,但真正落实至少一年,商务部要批,企业要搬挪设备、调整人员,而‘双反’带来的转订单效应却是立竿见影,有几个企业能熬过一年的? ”从事新能源关键材制造的上海海优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分析。
记者还从江苏一家光伏厂获悉,望风而逃的老板已提前开卖设备。“心痛啊,十台多晶铸锭炉,每台两百四十多万,预定十台德国KUKA切片机已到岸四台,每台近五百万,加上大量外围配套冷却、清洗、剖方、电气等等设施及原材料辅料,几个股东大几千万进去了,却要当萝卜白菜卖……回头想想建厂的那些艰苦岁月,心酸不已。 ”在微博上,这位涉水光伏的民营老板如是写道。
“北丐”掌舵的英利官方微博上,48小时内也接连抛出“最后的嘶喊”。先是“相信奇迹,不能只指望奇迹”的惴惴试探,再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自我安慰,这位昔日霸主公开的寥寥数言中霸气不再。
逐利资本更是风闻撤退。记者注意到,自从欧盟太阳能企业提起申诉以来,中国最大的四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股价剧烈下跌,跌幅在20%-46%不等。
产业链恐会崩断
“保利协鑫、尚德、英利、赛维、天合、阿特斯、晶澳、晶科、昱辉的2011年收入合计超过了187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A股的光伏上市公司,以及未上市的光伏企业,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200亿美元规模的行业。 ”银河证券分析师邹序元如是分析。从2012年上半年的出货结构来看,欧洲市场依然是份额老大,几大光伏巨头中,英利占近70%,阿特斯占近50%。
他的观点认为,双反调查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 “尽管欧洲光伏市场在全球的重要性在逐步下降,但是欧洲仍然是全球的主要市场,欧洲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成立,对已经经营十分困难的中国企业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则表示,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人民币。而且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额。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共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输送至欧洲市场,涉及出口额超200亿美元。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出口额,还会造成超过3500亿人民币产值损失。
“一旦欧盟开征反倾销税,从立案一开始企业就得减少出货量。 ”英利公司总裁助理、法务总监陈卓回应记者。阿特斯媒体负责人沈杨子也难掩悲观情绪:“美国双反初裁以来,订单下降了,为了避免双反,从台湾买电池片,成本已经增加,更不用说欧盟双反带来的惨重损失。 ”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分会常务副会长刘汉元则告诉记者,80%光伏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不可能承受亏损倾销的压力,届时国内超过七成光伏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随之而来将是约万亿金资金坏账风险。
企业抗辩无所为
其实在过去48小时内,几大巨头都站到了媒体聚光灯下,表态抗议和积极应诉之情。 “我们一方面将回答欧盟委员会的问卷,另一方面会展开游说,做好公关工作,与欧盟委员会代表保持密切联系。 ”英利陈卓表示。
沈杨子也表示,若有必要,阿斯特将保留在欧洲的法律顾问,积极回应欧盟的任何调查举动。尚德发言人张建敏则称,公司正积极游说中国政府,此前也已与业内人士联手以求说服欧盟不启动对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调查。
但在欧盟面前,这些都只能算上蚂蚁撼树。记者拿到的一份调查显示,2012年以来,欧盟针对中国的“双反”案调查及宣布的初终裁结果至少有十数起,地跨不锈钢无缝钢管、草酸、陶瓷、自行车、钼丝、鞋业、不锈钢紧固件、钢丝绳和钢缆等多个行业。
更有甚者,记者对比2002—2010年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情况后发现,欧盟每年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从20起降低到了15起,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数却从3起剧增到10起,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数占总数的比重从15%飙升到67%。
根据WI’0反倾销年度报告历年的统计,从1995年1月到2011年6月欧盟总共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428件,从多到少依次是针对中国的102件,针对印度的33件,针对韩国的28件,针对中国台湾的24件。
多数企业都对记者表示,光有民间团结于事无补,要想在贸易战中占据话语权还需要政府出手。有来自权威人士的消息称,中国商务部即将对外公布反制措施——对欧盟多晶硅 “双反”立案。8月中旬,代表中国多晶硅产业80%份额的四大多晶硅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申诉,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此前,针对美国的双反举措,中国商务部也宣布对来自美韩的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