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1日 22:22  经济观察报微博

  言咏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次集体“听讲”。从2008年创办起,由教育部和央视合作推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是第五次播出,照例,教育部要求全国2.2亿中小学生收看并写观后感。

  今年的主题是“美在你身边”。纵观历年“第一课”主题,从2008年的“知识守护生命”,到2009年爱的教育;从2010年谈梦想,到2011年寻找幸福,我们看到了教育界在与时俱进,他们开始逐渐走出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窠臼,力图在德育层面开启一些与人生关联的话题。这些命题值得我们一生修为,即便是成年人,也未见得有资格“毕业”。

  公允地说,相较于以往的说教,“第一课”形式上也有所进步。用文艺晚会作载体,通过励志故事传递主流价值观,策划者用心良苦。不过,需商榷之处在于:这种方式能如其初衷,培养出懂得爱、欣赏美、内在幸福的孩子吗?

  首先,我们应清楚,关于人生的课,更多要在生活中悟而不是在课堂上学——不管是教室里的课堂,还是舞台上的课堂。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这是“第一课”不能替代的。试想,一个被课外班压挤得连梦想都没时间的孩子,如何理解梦想的意义?

  而我们的教育忽视的恰好是这点。2011年的“第一课”里,嘉宾于丹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说得很对,但在一个宣素质教育之概念,行应试教育之本质的环境下,知易行难。

  另外,包装精美的“第一课”中也潜藏了一个危险,那就是成年人依然试图“灌输”给孩子人生的道理。请原谅用了“灌输”两字,因为尽管方式柔性,成年人依然用的是智者的姿态,把价值观赋予孩子。2011年“第一课”结束时集体朗读的那份《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气势恢宏,但细究起来,它更多的是成年人的自我感受,是成年人对孩子的殷切期待,而不是孩子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哪怕是稚嫩的定义。

  东西方儿童教育一个很大的差别是,我们倾向于扮演权威教导者的角色,而他们更愿意做一个陪伴者。后者不轻易施加观点,而是鼓励自主思考,多元成长。

  合乎时代潮流的儿童教育,要求我们向陪伴者转变。“权威教导者”方式的危险在于,它培养的是缺乏主见、盲从主流,丢失了创新因子的“复制品”。当看到“第一课”里孩子们端坐课桌前,毕恭毕敬倾听的画面,当听到七八岁的小嘉宾说出“爱是分享”、“爱是奉献”这样有着明显雕琢痕迹的台词,忽觉心疼。我们何时才会停止塑造顺服听从的榜样,塑造标准划一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已在孩子身上刻下了痕迹。美国《纽约客》记者何伟在《江城》里写他在涪陵教英文的经历,他给学生讲授了一篇范文,但在那个学期剩下的时间里,他备受折磨,因为学生在作文中大肆应用范文中的结构和句式。何伟写道:“全校上下的学生得到的教诲就是模仿范文、抄抄写写、不加质疑地接受,他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任之初在开学日对全美学童的讲话曾引起过风波,惹祸的是教育部,他们建议学生就总统讲话写体会引起了家长的反对。在美国人的理念里,孩子进学校是为了学会独立思想,而不是养成对权威服从的习惯。

  一个国家独立的人格依靠的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国民,一个国家创新的基因来自有激情、有好奇心、有创造力的国民,而这些,都需要从孩童时代开始培养,从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开始。

分享到: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北京大学正式起诉邹恒甫
  • 体育欧冠抽签-皇马曼城多特死亡之组
  • 娱乐黄贯中24日申请注册 在孩子出世前娶朱茵
  • 财经广药指加多宝员工持刀故意伤人 各执一词
  • 科技iPhone 5运营商或难有高额补贴
  • 博客泰山景区无情(图) iPhone不能译成中文?
  • 读书惊悚的湘西赶尸真相 日女追星梦沦为性奴
  • 教育洋大学组团来中国抢生源 高考成绩成门票
  • 育儿3成幼儿园拒乙肝宝宝 雷人暑假作业(图)
  • 健康排毒减肥品让肠子变黑 甲状腺结节癌变吗
  • 女性极简VS复古 时尚大牌秋冬手袋风格PK
  • 尚品蝙蝠侠的新庄园 奢玩非洲野性大陆
  • 星座周刊鬼魅魍魉的一周 测试谁最爱你
  • 收藏红珊瑚两年涨12倍 被损毁耶稣壁画引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