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敬之:为田黄“出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9日 23:00  华夏时报微博

  一块39克多的田黄,拍卖行估价39万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名噪一时的田黄鉴赏家王敬之为何不愿给收藏者鉴定,开始转为以卖字画为生?走进王敬之在北京的居所,满眼都是字画条幅,笔墨纸砚,连块石头都看不到,更别说田黄了,当然他收藏的田黄都放在了银行保险柜里。

   成也田黄,祸也田黄,随着收藏市场上田黄价格从几百万到上千万的飙升,在巨额利益诱惑之下,某些利益集团和黑心古玩商以赝品仿品来“造富”,鉴定专家成为其拉拢的帮手,有人因此赚得不菲“鉴定费”,但也有人因此声名扫地,甚至赔了性命。

   看淡名利的王敬之干脆选择了“出走”,他说除了所在单位全国艺术发展委员会委托的职务鉴定,其他的能躲就躲,靠写字来养活自己。但是人在江湖,王敬之也无法不理江湖事,况且对田黄的喜爱并不会因为世人的疯狂而磨灭。

  疯狂的田黄

   “我现在是个书法家。”王敬之如此介绍自己,听者只是会心一笑。虽然他少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书法功力不凡,但也被其田黄鉴赏家的光芒所压倒。“真的不愿给看了,一个怕买到赝品的收藏者太伤心而无法承受,另外不想卷入某些利益集团的浑水,赝品被一些人击鼓传花,我站出来揭露真相,受到各种攻击。”王敬之对市场乱象颇为无奈。

   寿山村那块能产田黄的“宝地”已经被翻了千百次,收藏市场上还有多少真田黄?“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这两年没看到田黄,在福州的古玩店里还能看到,都是很小的,大件都被藏起来不拿出来。”王敬之说。

   “田黄必须要上两,清代开始就是‘一两田黄一两金’,这个两是旧制,合31.25克。”他曾在央视做节目时,遇到一块39克多的田黄,拍卖行平均估价39万,专家觉得还是很便宜的。王敬之说要想收藏大件田黄也有可能,但得看是从何种渠道入手。他曾经在几家小拍卖公司看到大件“田黄”上拍,东西都觉得不对。

   面对田黄背后巨额利益的诱惑,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可能会因此赔上名誉、钱财甚至生命。2005年,某位号称“田黄王”的知名专家以300多万的价格将6块“田黄”卖给了一位大连富豪,后该收藏者经人介绍找到王敬之鉴定,王敬之看过后认为6块都不是地开石,按照国家标准田黄必须是产自福州寿山村寿山溪中的黄石头,必须是地开石。

   收藏者后来又去做了科技仪器鉴定,检测的结果也确定3块石头非地开石而是叶腊石。随即收藏者找到那位卖主专家要求退回200万元,其余100多万元就当自己交学费了。但该专家坚持自己所卖藏品是真品,他称自己收藏田黄三十多年,著书等身,他鉴定为田黄的就一定是田黄,一口拒绝了收藏者的退款要求。

   这场田黄真假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后来经历了收藏者报案,警方介入调查等情节后,直到最后这位专家在保外就医时自杀身亡而结局。

   坚持道德底线的王敬之有时也防不胜防。2007年,有位收藏者请他去广东鉴定,王敬之在看过藏品图片后觉得不对,就婉言回绝了。但经不住该收藏者再三要求,王敬之还是去了广东,结果在他鉴定时被拍了照,然后挂在了收藏者家里。至此,王敬之对找他鉴定的收藏者就心有余悸了。

  古玩市场“捡漏”

   一开始不论大江南北,只要听说哪家拍卖会有田黄,王敬之都会赶过去。他曾经在拍卖会上两次看到塑料冒充的“田黄”,估价几万元。让他担忧的是,塑料赝品其实很容易辨别,没有田黄石那种温润凝腻的感觉,而且用放大镜在强光下看必然发现小气泡,而它竟然躲过鉴定混入拍卖会。

   当然拍卖会上肯定有真田黄。有一次王敬之看中一块起拍价3000元的田黄,本来准备以几万元买下,结果拍卖现场第一次叫价就有人出7万元,最后王敬之只能看着别人以11万元将其收入囊中。

   随后王敬之决定转战民间。有一次在上海城隍庙古玩市场,他看中了地摊上的一块田黄,第一次没敢买,一周后,他又跑了过去,这回带着手电筒一照确认是田黄无疑,花100块钱将其买下。这是一块30克的“熟栗”田黄。田黄中最好的是“橘皮红”田黄,其次是“黄金”黄,再次是“熟栗”黄、“鸡油”黄、“枇杷”黄等。

   类似“捡漏”的故事很多,不过真正的转折点是在福州。1998年,福建美术出版社邀请王敬之去工作,他的想法是,有些福州人不愿意将田黄拿出来给别人看,他到了出版社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看到更多的田黄。

   在福州的三年半时间里,王敬之不是泡在福州的古玩店里,就是去田黄产地走访,不仅见到了许多福州人压箱底的田黄,更是在2001年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田黄收藏专著《鉴赏田黄》。

   直到21世纪初,国内几乎一边倒地认为,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叶腊石,王敬之根据两位地矿专家的研究,公开提出田黄主要矿物成分应该是地开石,珍珠陶石是更高品位的田黄。这个观点一出引发很大争议,但后来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出台田黄鉴定的“国标”中指出,田黄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

   收藏界流行“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无纹不成田”的理论,实际上并不是绝对标准,王敬之在福州就看到过多块无皮的田黄雕刻,而“格”其实是一种石病,它是田黄在寿山溪中滚动时碰撞产生的裂缝,田黄原石都有格,但经过雕刻后有些就看不到“格”了。“无皮无格”的田黄少之又少,所以才出现了前述的说法。但“无纹不成田”即没有萝卜纹就不是田黄,却是绝对的。有金丝状、棕粒状、网状等多种表现形式。

   田黄鉴赏并非一日之功,王敬之觉得现在的收藏市场水深而且很浑,收藏者首先还是要学习鉴赏,一定要选择信誉可靠的卖家,另外要丢掉“捡漏”心理,几千几万元买不到大的田黄。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国航北京飞纽约CA981航班受到威胁返航
  • 体育美网-彭帅低迷首轮出局 小德横扫晋级
  • 娱乐刘嘉玲揭梁朝伟闷蛋生活谈与陈冠希合影
  • 财经国务院:将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 科技百度反制360:双方趁夜上演攻防战
  • 博客日本驻华大使讲述袭车事件细节(图)
  • 读书阎锡山阴谋暗杀毛泽东 朱镕基离任心头痛
  • 教育孝感一中“吊瓶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
  • 育儿代孕:怀女孩就堕胎 小学入学逼哭校长
  • 健康滥用止痛药能致死 你被癌症盯上了吗
  • 女性贝克汉姆1年吸金千万英镑
  • 尚品惨遭禁止的时装广告 揭秘白酒勾兑潜规则
  • 星座鬼节4法转大运 测试爱情中你欠揍吗
  • 收藏日本研究称梵高是色盲 翡翠市场终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