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家英国行之手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9日 10:38  新浪财经微博

  记得多年前留学英国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段子广泛流传于中国留学生的群体。说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北部乘火车旅行,遇到一年纪偏大的英国本地人。当老人得知中国留学生来自中国后,奇怪的看着他说,why is your hair so short?”

  其实去验证这个段子的真假没有意义,因为尽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舞台越来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了解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刻和全面。毕竟我们改革开放才三十年,毕竟我们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毕竟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不恰当的比喻,你了解奥地利吗?除了旅游,也许你想不起任何一个奥地利的品牌。

  近三十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需要在国际扮演更重要角色,获得国际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正如此,政府、企业、艺术家,包括我们每一个民众,都是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渠道。除了传递正确的中国形象,向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向已经经历数百年近现代商业文明的西方社会学习,获得他们百年发展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是帮助我们更持久快速发展的重要来源。

  世界,你好!

  柳传志在企业家之夜上的演讲,道出了此行的目的:“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头羊,我们要坚决弘扬以诚信为主的商业正气,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正因为我们自己要过好日子,我们的员工要过好日子,所以我们努力地工作,不断创新,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希望有好的环境,希望中国好、世界好、整个地球都好!我们希望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把饼做得大,每个人才能分得更多。所以,我们远渡英国,宣扬我们的观点,寻求企业间的合作。”

  源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让无数后人对英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俞敏洪(微博)在中国日的闭幕致辞里提到,“历史翻到今天的一页,英国在进步、中国在进步,世界也在进步,世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平等而没有偏见的权利、对等的贸易、投资、共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今天英国的政治家和商人到中国去,寻找的是共赢的政治合作和平等做生意的机会,他们不再会像亚历山大那样,“我来了,我看了,我征服”。今天,我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来到英国,也是寻找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机会,“我们来了,我们看了,我们互相学习”。这不仅仅是英国和中国的进步,这是整个世界的进步。”

  一群怎么的人?

  按夏华的说法,这群来英国访问的企业家们,不仅仅是企业家,更是一批用心做事,具有内涵魅力、团队精神和娱乐精神的一群人。他们的张力来源内在,基于多年生命的历练,他们才是中国时尚形象的最有力的表达者,表达出我们中国人的勤劳、智慧、礼貌和内敛。

  这些绝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远不是所想想的暴富后的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的富豪,他们勤于思考,力于拼搏,在努力的看世界,尝试的走世界。

  直面问题、坦诚、不卑不亢

  在这次访问中,无数个和英国政界、学界、商界精英沟通交流中,这批企业家展示出了非常好的风范,从来是直面弊端,不回避问题,而回答中又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我们在某些领域相对落后,我们承认这一点,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我们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家们,有梦想、有激情、有毅力、有能力,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时间,和更宽松的环境。

  柳传志接受新浪财经专访,谈及中国企业的发展,他诚恳地指出,“的确有少部分企业把短期行为放在了前面”,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才30年,英国以及欧洲国家在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比中国多得多了。”他指出,正是因为出现问题,才需要企业家俱乐部这样的机构,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来引导、规范市场秩序。“我就想把联想打造成这样的企业。”

  在访问李约瑟研究所时,谈到了近代史以前的中国科技领先世界,而现在落后了,原因是什么?

  张维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封建专制体制压制了企业家精神,进而。他指出,中国古代不乏企业家,司马迁还曾为30名企业家作传;汉武帝之后,国家垄断资源,企业家精神被扼杀,隋唐科举制将人才集中于政府而非企业。张维迎指出,国家垄断资源和科研经费分配,无法改变科技落后的情况,国家应该允许民间创办、投资高校的科研机构,给予学术自由和市场准入自由,才能推动科技发展,解决“李约瑟难题”。

  王均豪从另外一个角度,理性的解释这个问题,他发微博称“现场无时语,我试答"屋漏偏逢雨":(屋漏)清没落,(逢雨)八囯联军入侵与日本抢占。!所长新问末来?答:屋还差点修好,追求幸福生活开始:我们已解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也差不多,要社交、尊重、超越、博爱?看我们是否团结奔幸福。建议大家要主人翁精神,少抱怨多提好建议。”

  敬畏传统,捍卫规则

  此次全方位的接触英国各行各业,王文京(微博)说最大的收获,“英国对商业的持续的尊重,商业精神的持续的延续。我们接触到的英国企业家,都很专注于企业管理,政府机构对商业的重视。对代表团的重视,也反映了英国对商业的重视。”

  俞敏洪在参加完奥运会开幕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次奥运会开幕式,深刻地体现了西方制度下的随意和自由的状态,但这不是散漫,其背后有上千年建立起的理念、法制和社会结构。这个理论可以放到企业上。”

  就是这么一群商界大佬,他们所掌管的企业的营业额在2011年正好是在两万亿人民币左右。来英国将近30位企业家,这每日集体外出参加活动,却几乎没有人迟到,作为司库的夏华,每天出发前都要抱怨的一件事情就是“今天又没有因为迟到而收到罚款”。以他们的身家,还在乎迟到的100镑罚款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敬畏传统,捍卫规则的群体。

  梦想、创新、细节、执行

  劳斯莱斯、Harrods、NET-A-Porter的参观,企业家们对品牌的塑造、创新的开展、完美细节、敢于梦想和切实执行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讲故事”成为代表团内部沟通讨论的热词,依文时装的夏华对古德伍德的感受就是三个字,“讲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释品牌。王文京在新浪微访谈里发表了他对英国企业品牌的认知,“英国企业普遍重视品牌、研发,特别是品牌管理,这是中国所有企业都应该学习的。 信息化是英国企业的基础设施,是企业基本的运作方式。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的全面和深度应用。” 而王若雄(微博)则认为,“坚持,不动摇,不被诱惑亦不怕威胁,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对此,苗鸿冰(微博)的感受是,“劳斯莱斯用故事讲述着品牌的历史和价值。无论是CEO还是陪驾官,都骄傲地讲述着每一个环节中不为人知的美好故事,让接触过它的人,产生敬意。这是一种智慧、艺术和营销的完美相遇。我在想:当德国的宝马和英国的劳斯莱斯牵手,当这两个民族牵手合作时,它制造的绝不是一辆汽车,而是人们的幸福和理想。对此我只能由衷地表达敬意。”

  维珍航空的斯蒂夫在谈到维珍对顾客的理解时如此说,非常值得我们反思,“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ing why you do it”。

  夏华对劳斯莱斯的品牌建设有这样的评价,“一个伟大的品牌一定具备讲故事的能力,一位白发老人饱含激情风趣、幽默、绘声绘色的为我们讲造车的毎一个故事!记忆点:1、他把发动机和车身组装的地方称为"结婚线"!2、他说毎一车的坐椅的皮都来自十头公牛!”

  参访维珍集团,朱新礼对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大胆创新、跨界开拓包括食品、航空、娱乐、教育、投资、快消等领域,颇为欣赏。他开玩笑,“我也在想,为什么乔布斯可以把苹果做成手机,而我只能把手机做成果汁?”维珍之行,让他感慨良多,他表示回国后会思考企业创新之道。

  马蔚华在“中国商业日”上,提出移动金融将迎来爆炸性增长,信用卡今后将与手机合二为一。尽管招行曾借助信用卡开疆拓土,在网点很少的情况下,用十年时间迅速成长为中国最佳商业银行,但是马蔚华仍大胆提出今后可能将彻底废用信用卡,改为发展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的观点。他对目前国内移动金融潜在服务人群、技术支持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方面都做了透彻的分析。“银行本来就有it属性,每一次通信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也是银行经营者的思想变革。”

  理想与责任

  按此次中国企业家英国行代表团团长柳传志的话来说,此次英国之行是一次“责任之旅、交流之旅”。

  7天、24个活动、1个论坛,每天从早8点到晚10点被塞满的行程,非常的紧张,随团的企业家们都反映太累,人见的都有些麻木了,但都很少请假,因为他们都认为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宣传中国、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形象。

  最好的文化传播,是通过个人魅力来完成的。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开幕日,一场来自中国品牌的时装大秀点亮了奥运盛会。作为“中国商务日”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服装企业依文集团(eve group)受英国政府的邀请,在英国商务官邸兰卡斯特宫(Lancaster house)以“和”为主题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凝聚中国文化价值的时装盛宴。北京奥运开闭幕式核心小组王潮歌导演、世界冠军联合会的奥运冠军代表田亮和杨威,中国商界领袖柳传志、马蔚华、俞敏洪、朱新礼、曹国伟(微博)、汪潮涌(微博)、刘积仁、苗鸿冰,知名小提琴家吕思清都亲自登上舞台,共同演绎了中国时尚的魅力。这不是一场豪门盛宴,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时尚派对,更多的是,通过个性的方式,向西方传递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风范。

  俞敏洪在伦敦奥运会“中国商业日”上做闭幕辞,以世界历史为引,畅述人类文明、战争与和平,他表示中国企业家走出去,与各个国家加强交流是历史之必然,也是职责所在。“亚历山大帝有句话叫做‘我来到,我看到,我征服’,而我们是‘我来到,我看到,我学习’。”俞敏洪说是说。有英国企业家对中方工作人员说,“这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中国人演讲。”

  尾声

  全部的行程已经结束,明天,准确的讲是今天就将踏上回国的旅途。这次民间商务交往只是一次尝试,借奥运契机,进行了一次集中的释放和交流。从长远来看,能真正建立起中外沟通桥梁的,我们更需要的,恐怕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多的落于实地的合作和互动,只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互动的存在,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互融,商业的合作和共赢。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未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优质的海外企业来到中国。

  让我们用不同的风格,完成不同的完美;用健康、自然的方式追求成功。(镜波、王茜发自英国 伦敦)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