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会云 王杰
我国曾依靠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而成为“世界代工厂”,但24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35亿人的工作、薪资和技能》显示,中国在未来10至20年将面临着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困境,结构人口红利将取代总体的数量人口红利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上述报告称,“根据目前受教育情况和需求增长,到2020年,全球高技能劳动力的潜在短缺量约为3800万至4000万,发达经济体为1600万至1800万。其余约2300万的缺口将出现在中国,约占全国需求量的16%,尽管到2020年中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将出现大幅跃升。”
一方面,是高技能劳动力的缺口,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也是现实。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有新增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2600万人。在7月12日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扩大就业是政府的头等大事。
对此,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陈有钢对《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表示:“近期的就业矛盾并不能掩盖中国总量人口红利弱化的趋势,相对的,结构人口红利将更加重要,而高等技能劳动力才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力军。”
复旦(微博)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也告诉本报,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因为老龄化而消除,实际上之前的“红利”来自人口数量,即“量”的红利。“我们还可以获得人口‘质’的红利,即健康和教育赋予劳动力的价值。”
上述报告还称,随着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退休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新劳动力大军的成长速度在不断降低,报告指出,中国在接下来的20年间劳动力增长率或将降低几乎一半,至年均0.5%。
报告同时也预测,在同一时期,年龄超过55岁且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包括激增的退休人士)总数可能达到3.6亿,其中40%是来自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所以,“中国尽管享有‘技能红利’,为维持工序平衡,也需要颇费一番周章。”报告认为,这需要中国在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