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相关数据集中报道,声势之大显示着中央部门的公示决心,但却不能因此忽略各个部门公布的真实结果。
新华社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昨日率先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由此拉开。按照此前报道,今起将迎来中央98个部门公布“三公经费”的高峰期。(南方都市报)
“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相关数据集中报道,声势之大显示着中央部门的公示决心,但却不能因此忽略各个部门公布的真实结果。7月好似“三公”月,城管出国考察超标、温州公车拍卖造势,三公经费问题一度处于尖锐的顶端,质疑声声,中央各部门的三公账本如今也不得不采取完全公布的措施了。但是,真的是“完全”公布吗?
由于“三公经费”概念和标准并不明确,许多公布的报告内容模棱两可,曾经还出现过39字的晒三公,能说他没晒吗,但是谁又看得懂?另有不少部门拖延公布时间,难道他们是在为了报告“缩水”、“模糊”而努力中吗?这些数据难道平时没有记录吗?另外,这些数据又是怎么得来的,这个过程是否也同样要公示?如果只是简单的列出了自认为是“三公经费”的项目及款数,那么公示就毫无意义了。
如果要保障公民监督权,就先要将“三公经费的” 概念和标准明确,公布已使用及预算时,一定要将数据明细化,并且数据的计算依据及过程也要公示出来,这样公民才有监督的意义。奢侈品或超标准的服务,以及建豪华办公用房等,这些在公示中当然不可能出现,而对于那些表面看起来没有超出规则的但花费也不少的项目,虽公布了但是却不是十分清晰,那么政府应当采取所有花费及预算公开,总共支出多少笔钱,这些钱都用在哪里,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每一笔都有去处,这样才是真正的具有公民监督意义的公示。
那么如何公示才有效?中央有各部门政府网,地方也有地方官网,如果能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出预算及各种财政拨款情况,对应各种项目花费,以及经费的目的及效果,那么根本不会有不清楚的公账出现,更能有效的扼制不良状况发生。当然,政府敢于公示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数据再详细些,名目更清晰些,那就再好不过了。
芒露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