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失独老人养老困局:缺的不是钱而是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9日 01:20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王羚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公共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海涛分析称,有部分失独父母经济能力较强,基本上不用担心养老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情感创伤难以医治、有钱难以购买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

  除了一个QQ聊天群,今年54岁的李玉兰(化名)几乎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100天前,李玉兰26岁的儿子因车祸去世,这也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在儿子去世之前,李玉兰一度认为自己很富足,失去儿子之后,她却瞬间跌落至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的深渊,除了日常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位母亲总习惯于将自己藏在儿子的房间里。

  前几天,有朋友介绍给她一个失独父母的QQ聊天群,于是,这便成为她聊以慰藉的唯一地方,与聊天群里其他失独父母一样,他们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倾诉于群中,而他们自己,却面临着老无所依的未来。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调查发现,相比于一般中国老年人的老龄化遭遇,物质之外,失独父母群体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老无所养

  今年已74岁的上海老人张梅(化名),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养老院,而她已经独居生活了28年。对于张梅而言,独居的生活并不只是适应那么简单。

  张梅对本报记者说,30年前,她18岁的女儿因病去世,又过了2年,她的丈夫在丧女之痛中郁郁离世,家里就剩下她一人,家还是那个熟悉的家,她希望能够在家里终老。

  但这对于一个瘦小的女人而言,存在着更多的不易。让张梅记忆深刻的一个生活细节,便是换电灯泡,张梅无法应付,在过去,往往总是要求助于邻居,但她却纠结于,这并非是一个长久之计。

  居家养老难,去养老院同样也不能回避一些困难。清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潘姓老教授便遭遇过这一幕——在失去独子后,潘教授希望能找到一个养老院生活,但却被拒绝,理由则是,必须由子女签字做监护人才可以接收。

  本报记者了解到,监护人问题也是失独老人最棘手的问题。北京怀柔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接收这样的老人比较谨慎,一般而言,需要至少两位远房亲戚签字担保才可以入住。

  “万一将来老人神志不清了,或者说缴费续不上,我们怎么办?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上述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以社区服务人员的身份咨询朝阳区一家养老机构时,工作人员表示,必须有一位法律认可的监护人签字才可以入住,若没有亲戚,社区服务人员或其他人员愿意做老人的监护人来签字也可以。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具体的做法是,到辖区派出所,开一张认可其做老人监护人的证明书,养老院再据此给老人办理入住。然而,“由于要承担一定风险,一般来说极少有人愿意给非亲非故的老人做监护人。”在他所在的养老院,类似案例尚未遇到过。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正在修订的《老年法》也关注到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关于入住养老院的具体问题将会在实施细则中加以明确。

  能否跨过养老院的门槛只是众多挑战之一,失独老人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收费大多在每月2500元到5000元,相形之下,2011年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最低养老金仅为1100元,平均水平在2268元。

  由于中国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之比)较低,退休之后引起的老年贫困现象越发突出,而失独老人完全没有来自儿女的赡养金,来自于生活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公共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海涛分析称,有部分失独父母经济能力较强,基本上不用担心养老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情感创伤难以医治、有钱难以购买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另外一部分则属于经济困难的,尤其是在农村,失独父母的养老困境更加突出。

  根据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农村有过一个孩子但现在无子女的家庭达57万。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7月10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农村养老保障覆盖率只有34.6%,月均养老金74元,仅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1527元)的近5%。

  精神更胜于物质

  相对于物质上的扶助,精神上的扶助对失独家庭更加重要。对于失独群体来说,最直接、最大的冲击就是心理上的创伤。在李玉兰所在的QQ聊天群中,不乏失独父母对内心痛楚难以修复的各种感慨。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父母往往把儿女视为生命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当子女一旦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发生时,他们更难以承受的便是心灵之痛。王海涛对本报记者分析称,失去独生孩子的创伤使得几乎所有的失独父母都到了需要心理治疗人员专业介入的程度。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很少,极少有失独父母能够得到这样的专业治疗。这一块空白常常是由亲戚、朋友等人的安慰填补,这些非专业人士所能提供的心理医治极为有限。

  根据研究,失去独生子女后许多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缺乏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他们往往很长时间走不出来。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功能受损,远离人群,害怕与人接触,任何细小的情节都可能引发其痛苦回忆。

  黑龙江的王伟(化名)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女儿去世之后,他拒绝见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数年之后,他勉强重新工作,但依然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只默默做自己的工作,即使是午间吃饭,也刻意避开众人。

  今年5月,王海涛参与了国家计生委组织的对上海、浙江两地的调研。调研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等特殊家庭的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确实非常突出,亟待解决。

  王海涛建议,下一步应该对这些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如果是经济能力较强的,可以重点在精神慰藉上予以帮助,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如果是经济上有困难的,应该加大扶助的力度,保证他们老年衣食无忧。当他们需要入住养老院时,应当为其提供优先入院的机会。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针对失独群体还没有专业化的扶助机构。一些爱心人士组织了志愿活动,但这些活动较为松散,而且志愿者大多没有经过培训,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7年9月,武汉几位失独者自发成立了“连心家园”,为失独家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走出痛苦——这是一项超出他们能力的重任。

  “连心家园”的成员都是失独者,都没有心理学背景,在帮助他人时,都是拿自己做教材,一再撕开自己还在淌血的伤口,使对方获得心理平衡并进而接纳自己。该组织负责人李铭兰呼吁,如果有高校或社会专业机构能够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或帮助,干预效果会更好。

  王海涛建议,对失独群体的帮扶应该由各地计生组织做起来。因为各级计生机构健全,人财物都有,只要转化一下职能,就可以有效地帮扶到这批群体。

  曾有建议要为失独家庭建立“独立养老院”,对失独老人实行免费供养。在失独QQ群里,也有这样的呼声。对此,王海涛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行。失独群体虽然数量不小,但分布较散,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如果把这些群体集中在一起,表面看起来很好,这些人有共同的遭遇,比较容易彼此理解和沟通。但事实上,彼此情绪的传染并不利于失独者走出创伤。

  “孩子没了,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不能就这样垮下去。”一位失独者在QQ群里这样安慰同命相怜的网友。

  特别扶助出路

  独生子女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致的高风险家庭结构。调查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夭折、重病。那么,在过去30年里,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

  这是一个目前仍充满争议的数据。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全国计生委系统领取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补助金的约有50万户。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家庭未领取此补助金,所以这个数据很不完全。

  根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者杨支柱的测算,即使是最保守估计,那些无法再生育的彻底失独家庭也在250万户左右。

  另有人口学者按照独生子女数量来统计。早在2008年,中国独生子女数量就已经超过1亿人,北京大学人口学者穆光宗曾经做过计算,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即使按独生子女1亿人来计算,失独家庭的数量也将达540万户左右。

  而如果按照有些人口学者提出的目前独生子女数量为1.5亿人,甚至超过2亿人,失独家庭的数量将更加庞大。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按常规死亡率计算,1975年~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就意味着,有2000万父亲和母亲成为失独者。

  无论这个数据是多大,失独家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亟须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和呵护。

  早在1987年,天津社科院原社科所学者潘允康就提出,应该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给予特殊辅助。对于失去唯一子女的年老经济困难父母应该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并由居住的社区协助解决养老照顾问题。

  国家计生委前主任李斌也曾表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过去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他们有些家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解决这些实际困难。

  而根据现有相关法规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必要的帮助”,却因缺乏量化标准导致在执行中的缩水甚至缺失。

  也是在2007年,全国性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正式启动。当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省制定了不同的扶助标准并进行实施。

  在此之前,上海、湖南等地已有地方制定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补助政策。比如,上海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给予每人不少于3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金。

  王海涛介绍,最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扶助力度,但总体来说,这些扶助都还比较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养老问题。

  据了解,今年国家计生委也已经派出人员到全国15个省市进行调研,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包括失独群体在内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则提出提案,要求在相关法律中增加并明确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群体的赡养保障条款,明确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法定监护义务。

  也是在今年6月5日,国家计生委与80多位失独父母座谈,在非正式会谈后,国家计生委对他们作出承诺,将会在3~4个月内研究出台一个制度框架,并且答应建立沟通机制。

  “任何政策都有成本。在目前社会养老不发达的条件下,国家有义务帮助他们养老。”王海涛说。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山东两艘渔船36名渔民在俄远东被扣
  • 体育热身赛-香川真司首秀曼联1-0胜阿玛祖鲁
  • 娱乐63岁女设计师与27岁猛男热恋同居(图)
  • 财经中央两部门公开三公消费 出国人均花5万
  • 科技传下一代iPhone显示屏将比现有手机都薄
  • 博客失独妈妈老无所依 方舟子:食物中的毒
  • 读书往事:吴莉莉唤醒了毛泽东的青春幻想
  • 教育曝光万元游学:学生啃汉堡老师狂购物
  • 育儿80后奶爸携幼女自驾游33城市 微博热议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高考状元做了全职太太 世上最古老的钱包
  • 尚品上帝之手造就的天价彩钻 唇边的性感香槟
  • 星座测试爱情中你总赔本吗 12星座耍流氓
  • 收藏北京袁世凯五姨太墓遗存变身火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