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聘不能缘于“末位淘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8日 06:19  经济日报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规定格外引人注目。

   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通过“末位淘汰”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劳动合同法中相关内容是指,“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这意味着法律对用人单位采用“末位淘汰”方式解聘劳动者的做法,明确地说“不”。

   什么是末位淘汰制度?通俗地讲,就是用人单位自行制定一个考核标准,然后对员工进行考核,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靠后的人员予以淘汰、辞退的一种管理方法。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方式,被许多用人单位所青睐。然而,实施这一制度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和程序,还要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以此为借口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往往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践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需要明确的是,劳动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行使对劳动者的管理权。基于此,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不能随心所欲制定,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以,不能把劳动者考核中的“排名末位”与劳动法律规定的违反“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同起来。

   无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是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还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条款必须是双方认可的。即便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将“末位淘汰”作为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并获得了劳动者的认可,那也属于强加于人,有悖法律规定。

   也就是说,在处理劳动合同的有关问题上,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已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得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如果不符合法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即使员工被评为绩效末位,用人单位也不得以此为理由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否则就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若用人单位直接以“末位淘汰”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则属违法,需要支付赔偿金。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山东两艘渔船在俄罗斯远东被扣
  • 体育中超-恒大三叉戟成亚洲最佳外援热门人选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70个大中城市6月房价报告今日出炉
  • 科技雅虎任命谷歌前高管梅耶尔为新任CEO
  • 博客94岁老人拾荒养女儿 清朝妃嫔如何侍寝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河北高中生源大战:给钱给物贿赂老师
  • 育儿幼儿园招生家长排队惊动警方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佳士得上半年艺术品销售狂揽3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