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政策加快微调 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8日 06:19  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货币信贷保持适度增长。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5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多增6833亿元。从金融统计数据看,信贷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下一阶段更需注重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把握好信贷资金投向,为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信贷投放符合调控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92.50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M2增幅不仅与上年末持平,也在年初设定的14%的增长目标范围内,金融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

   从月度增长情况来看,今年1至6月M2增幅总体较为平稳,而上半年新增贷款则表现出一定波动。但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对于信贷投放节奏及信贷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央行今年初提出,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几个月来,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步伐明显加快。央行先是在2月24日和5月18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又在6月8日和7月6日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央行还多次进行逆回购操作,仅6月份就累计投放流动性近3000亿元,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提高了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

   与此同时,5月份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家发改委加快了项目审批,中国银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出口、基建和保障房等领域的信贷支持。这些政策刺激了企业的信贷需求和银行的信贷投放,有效扩大和优化了投资,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采取的降息举措,也与近来巴西、印度、智利等新兴经济体的降息潮大体同步。海外分析人士认为,信贷扩张可以是件好事,尤其对新兴经济体而言,信贷扩张使政府得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得以建造厂房,家庭得以购买房产及耐用品,从而加速整体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的是,信贷规模快速增长通常与监管松懈及房地产投机有关,而这可能导致经济过热预期、不良贷款问题,以及投资回报率低下。

   确保实体经济信贷需求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为此,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房等领域倾斜。根据“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原则,央行加强了对信贷投向的考核和引导,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信贷结构优化。央行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改进对旅游业和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物流业等行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推动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

   从各商业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贷款稳步增长,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量占比提高,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增速仍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同时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积极稳妥退出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高风险行业。

   从贷款结构来看,6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为2823亿元,其中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为1630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30.7%。平安证券(微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依然较低,表明实体经济的投资尚未好转。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信贷资金只有流入代表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新兴产业、高科技类企业、中小企业、“三农”领域等,稳健货币政策的效果才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现阶段,我国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金融宏观调控仍须努力发挥好信贷政策的作用,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机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多年来,信贷资源的配置主要向国有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倾斜,小微企业、“三农”等仍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因此,应充分发挥利率在有效配置信贷资源过程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

   自6月8日起,央行时隔3年半首次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次利率调整,央行历史性地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反应强烈,在存款利率定价策略上出现了较大差异。

   自7月6日起,央行又采取非对称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同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进一步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经过两次调整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压缩,势必迫使商业银行对客户结构做出积极调整。

   1996年以来,央行一方面不断放松利率管制,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扩大市场化利率覆盖范围。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我国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央行利率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抑制由供给驱动的投资引致的资源错配,从而改变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微博)表示,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息差压力也促使银行将更多贷款投向以前不够重视的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