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集中度红线双破 铁道部融资解困在即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了5个月下滑态势后,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拾升势。6月21日,多位国有银行投行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针对铁道部存量债券余额已逼近40%净资产红线这一事实,近期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作出了新的规定,“铁道部发债将不受净资产规模的约束。”
这是交易商协会旨在扩容银行间债市的一系列举措的一部分,交易商还酝酿“将AA级以上(含)企业发债规模从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余额不得超过40%,放开至各不超过40%,企业发债空间由此将提升一倍。”
尽管铁道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已经出炉,但无疑来自银行体系的授信和债券支持,才是保障5000亿年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透露,针对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贷款,监管层正酝酿对其贷款集中度要求适当放宽,“允许超过贷款集中度要求,对其周转贷款银行要继续放贷。”
“从长期看,各种优惠政策还会继续推出。”在中金一位固定收益部人士看来,超过60%的高负债率使铁道部难以接受长期超过3%的利率,铁道债将会越来越接近国债的定位。
突破40%净资产红线
面对“40%净资产红线”这一沉重枷锁,铁道部酝酿突破已久。早在今年5月份,就有消息称,铁道部已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希望能突破40%的红线约束。
财新网此前援引发改委相关人士称,发改委已提出将铁道部按非公司制企业处理,放宽其发债限额至不超过净资产,且国务院已审批通过。
在6月份上旬铁道部发行完200亿10年期铁道债之后,铁道部发债规模正日益逼近40%的红线,突破红线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6月21日,某国有大行授信部负责人分析,要解决铁道部融资难题,要么国家财政注资,要么发债不受40%净资产的约束,“很显然,发债要比财政注资更容易操作。”
交易商协会此番对铁道部中票、短融进行松绑的背后,是铁道部惨淡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今年1月至5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1296.5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3.40亿元,同比下降4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54.80亿元,同比下降46.9%。
“铁道债主要还是银行在买,这等于又把球踢给了银行。”上述国有大行人士预计未来铁道部债券融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以债替贷”也符合近年来国企等大型客户金融脱媒化趋势。
从目前铁道部的债务融资结构来看,银行贷款的贡献度要远大于债券,占比在60%以上。铁道部2008年、2009年、2010年从国内外获得贷款分别为1,217.18亿元、4,288.95亿元和6,852.37亿元;而银行贷款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由2008年的33.8%,一路飙升至2009年的56.6%。到2010年底,这一数字已高达64.7%。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得到逆转。
2011年下半年以来,有关铁道债的种种利好不时传来,从减税、降低风险权重,再到列为政府支持债券,不一而足。中金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诉记者,“若更大力度优惠政策出台,铁道债将更接近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甚至是国债的性质。”
突破15%集中度限制
“银行为什么惜贷,一是铁道部负债率实在太高,二是‘霸王条款’太多,银行面对铁道部议价能力有限。”6月21日,一位监管人士向记者坦言,2010年以来,受制于银监会新的腕骨监管体系,屡屡超过授信集中度红线,也让银行对铁道部贷款避而远之。
事实上,去年11月份,在铁路项目大面积停工的背景下,监管机构最后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有意将铁道部授信集中度15%的指标适当放宽几个点,增加铁道部的贷款额度。
“四大行单一集团客户集中度基本都超了,还有单一客户集中度也在往上走。”上述监管人士笑道,“对铁道部的贷款,我们本来从集中度的考虑是要压缩的,结果管着管着,我们反而帮助他们要贷款去了。”
无论是贷款还是发债,银行体系都是铁道部融资最大的支持者。尽管年初银监会对授信集中度已经发出警示,但随着“稳增长”越来越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监管政策也做了一定调整,允许适当超过集中度。
6月7日至8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保持铁路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保障能力,这是扩大内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的重要措施。”
马凯强调,铁路部门要按照“保在建、上必须、重配套”的原则,确保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满足铁路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不过,金融机构的态度仍然谨慎。某国有大行风险部人士告诉记者,该行的策略是只保在建、续建项目,对非主营业务及一些支线业务支持力度很小。去年该行通过信贷、发债及理财产品等多种渠道为铁道部解决了480亿元的资金需求,但“今年规模不好说。”
国开行则走在了各家银行的前面,早在年初便单独列出1000亿元人民币的铁路专项贷款,开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正按照原先的计划,均衡投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