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遭重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4日 23:44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董秋彤

  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将比亚迪公司推上风口浪尖。5月26日凌晨,深圳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被一辆醉驾超速跑车撞击后发生燃烧,导致车上三人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记者连线比亚迪公关负责人,但电话接通后却一直无人应答。

  而与此同时,比亚迪的股价28日却遭到大跌。A股盘初大幅跳水,一度触及跌停板,随后小幅回升震荡,收跌2.58%,每股报23.75元。按A股总股本23.50亿股算,当天市值蒸发达14.8亿元。港股市场上,比亚迪H股暴挫5.93%至15.24港元/股。虽然随后两天比亚迪股价由绿翻红,但公众的担心并没有完全消除。

  公告否认存在安全隐患

  据深圳交警官方微博介绍,26日凌晨3:08许,一辆粤BG077R红色跑车在滨海大道由东往西行至侨城东路段,与同方向行驶的两辆的士发生碰撞,造成粤BH1Q78的士起火,导致车上三人当场死亡、三车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初步调查,粤BG077R红色跑车司机侯某涉嫌超速行驶、酒后驾驶,在超越同方向车辆时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

  而对此比亚迪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在“5.26”交通事故发生三天之后,比亚迪29日中午才公布了有关该次事故情况的公告。比亚迪认为,其电动出租车质量过关,之所以起火燃烧是因为受到豪华跑车超高速撞击。

  公告表示,根据2012年5月28日晚深圳交警部门发布的通告,5月26日凌晨3时许,车牌号为粤BH1Q78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正常行驶中,被后方速度不低于180Km/h的日产GTR豪华跑车从左后部剧烈撞击,导致车辆失控,从第二车道加速旋转漂移至第五车道后,跃上绿化带,尾部甩动剧烈撞击到大树上,车尾撞成巨大的树形凹坑,经过多次碰撞并旋转,车体严重变形,后起火燃烧。

  比亚迪由此指出,比亚迪e6电动车经过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检测合格。碰撞测试符合国家法规,并在工信部第203批《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目录中发布。e6电动车搭载电池也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做过挤压测试,电池模块50%变形后,并没有发生起火燃烧,符合国家标准。

   e6电动出租车在深圳已有两年多的大规模运营,截至2012年5月,单车最高运行里程已超过20万公里,累计运行总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期间曾发生过18起追尾事故,均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车辆燃烧。但在“5.26”交通事故这种极端的高速撞击情况下,即使燃油车也可能会起火燃烧,并对车内乘客和司机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一位比亚迪人士表示,和其他的纯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不同,这次的比亚迪e6是在剧烈外力作用下燃烧,不能进行类比。“我们注意到有人往我们身上扯,误导(公众)。在这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也很着急。”该人士称。

  据比亚迪公告表露,目前事故车辆尚在深圳交警部门封存,公司无法接触事故车辆,车辆起火的原因尚未确认,公司也在等待深圳交警部门的进一步事故鉴定报告。公司会密切关注,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比亚迪坚信本次事件不会影响到公司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但是一位业内专家在听说此事后却表示:“事情很意外,但我想早晚也会发生,因为电池安全是个世界性难题,仍需要时间去攻克。可是现在好像国内政府、车企都等不及了,一窝蜂做电动车,出现这样的事故也就在所难免。”

  电动汽车安全引争议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用脚投票”,公众担心电动汽车安全,并非没有根据。

   此前,电动汽车、公交车自燃的案例在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均有发生。这些自燃事故的原因,大都和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组及线路有关系。有些地方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停止了相关车型的运营。

   这种情况也并非国内所独有。去年,雪佛兰Volt电动车多次在美国交管局的碰撞测试后,出现自燃,起火的原因均是锂离子电池组受损。为此,通用表示要开发新的程序,在发生碰撞后对电池放电。

  据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教授姜立标的观察,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上得这么快,主要成因是有政策的导向和补贴的诱惑。对于国内一窝蜂做电动汽车的现象越演越烈,他颇为担忧。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的一名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也时常有学生问他:电动车时代真的到了吗?中国真的可以弯道超车以电动车技术超越国际汽车巨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姜立标表示:“很多企业就是冲着国家补贴来的,另外由于是国家政策导向项目,对于企业的形象也会大为提升。我问过很多企业高层,他们很清楚电动车技术并没有真正过关,只能边走边摸索。”

  他认为,之所以说不可能弯道超车,一方面是说我们国家在关键零部件技术上跟国外差距很大;另一方面我们的整车系统集成方面跟国外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三则是我国在基础工业上跟国外差距也很大,比如涉及电池的材料性能,如果连材料都不过关的话,电池怎么能过关呢?

  与姜立标观点相近的还有汽车专家贾新光,他认为中国发展电动车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接受高铁的教训。

  当然,贾新光也不同意一棒子把电动车打死,他认为这一技术才刚刚进入市场,发生意外也可以理解:“天下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但反过来就要求汽车行业要注重安全第一,因为所有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乘客的安全为代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