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发债逼近红线,投资仍创新高
最敏感的经济末梢此时正处在一片低气压中。
5月24日,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公布,初值为48.7。中小企业经过4月短暂的回暖之后,再次下降。
能用来拯救经济的,找了一圈还是回到了投资上。这一次,还是铁路扛大旗。
近日,铁道部在一份债券募集说明书中表示,截至去年末,铁道部获得的银行意向授信规模超过2万亿元。随着银行陆续放款,铁路的开工逐渐增加。4月份的数据已说明了这一变化:铁道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环比分别增长71.93%和122.96%,双双创下年内新高。
“扩大内需、稳定增长,长远看要靠消费,眼前看离不开稳住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实际上很可能要比预想的困难得多。地方财政收入锐降,社会资本依然冷对,企业赚钱效应大减……一系列的不利因素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上证指数连收3根阴线,逼近2300点。
铁路投资先行
5月24日,河南省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刘学军走访江西省铁路投资公司,调研铁路建设融资举措和破解铁路建设融资难题。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经验交流活动,而更类似于“取经”——大建设即将再次启动,怎样保证建设资金?
前不久,铁道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进一步推进河南铁路建设会议纪要》,其中包括加快三条城际铁路的建设和大力推进郑徐客运专线、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等7条可开工的项目。
“这相当于对河南铁路建设的一个保证。”参会的一位人士表示。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注意到,在地方,伴随着停工铁路大量复工的,是城际铁路建设再次受到热捧。
在安徽,曾受停工影响的合福高铁近日正在加快建设速度。一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京福高铁公司和安徽省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负责人近日进行了会谈,随后,加快建设的命令自上传下,“告诉我们的是,按照规划这个进度已经落后了,我们得加快速度,必须在规划时间内完成。”而具体加速方式,则是将中午休息时间延后半小时。
“很多工程都在加速。”一位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说,包括铁路在内,一些原定下半年开工的项目,已提前到上半年。
一般情况下,决定铁路建设速度的,除了规划就是资金。据参与铁道部和河南签署协议会议的工作人员介绍,同一天,国开行还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系统性融资规划。这个融资规划是铁道部日前公布的2万亿授信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2008年,4万亿投资中,“有2万亿投进了铁路里。”董焰介绍,“2万亿授信很好理解。银行要放贷,但找不到好的项目,比较稳妥、可靠,有长久效益的项目,现在就只有铁路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差的还是钱
不过,有了银行授信并不等同于不差钱。
“高铁资金不太够,现在要发债券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介绍。由于铁路重回快速建设周期,资金问题仍然存在。
“铁路现在发债已经接近净资产40%的红线。”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事实上,为了保证在目前条件下,融资渠道不缩窄,铁道部正向国家申请突破40%的红线约束。目前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正对此进行研究。
另一个可行的版本是,投资审批加快,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放松信贷。事实上,关于降息的预期,在整个经济学界都异常热烈。
要知道,现在的情况则比2008年还要复杂。尽管都是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国内实体经济下行显著、中小企业运行困难,但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为突出。
国有银行尚未从信贷结构短暂调整中恢复过来。同时,存款流失仍在加剧,5月份前20天,国有四大行存款下降2700亿元。央行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9596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077亿元。
“现在信贷贷不出去。很多企业都没有钱投资,没有项目就不用贷款。”张汉亚表示。问题在于,饼有了,投资者却没有了可以消化的能力。
实体经济更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创下了十年新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