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稳增长的关键是如何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1日 02:01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湖北考察。在谈及当前经济形势时,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仍在预期目标区间,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他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稳增长”的表述,听起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对2012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有着清醒的认知,确定要“保增长”。当时有高层甚至认为,“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这句话,当然不意味着决策者愿意见到一个不平衡的经济,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保增长”一项,在2012年经济工作一揽子的目标中,显得尤其重要。

  从“保增长”到“稳增长”,表述略有出入,本意却是相似的。“保增长”,是要努力去保障增长目标的实现,而“稳增长”,是在2012年宏观经济运行近半年之后,追求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也意味着,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长”的压力依然不小。

  “增长”之困,受限于国内外的大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正在进一步显现,复苏基础还很脆弱,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仍比较高,外部环境的颓势对中国的出口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早已是一个共识。

  同时,国内也存在着不少的不利因素,制约着经济的健康成长。内需的不足、制度变革未能到位、税负偏重、企业家精神不够张扬,等等,各种问题纠结在一起,既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影响经济的增长质量。

  这表明,认识到“稳增长”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意义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只看速度,而是要在速度与其他方面实现平衡。也就是说,要稳中求进,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这些关系若处理不好,即便经济速度“稳”住了,也称不上是有质量的“稳增长”。

  中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这个阶段也恰恰是各种矛盾比较尖锐的时期。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有利于缓解各种矛盾与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而言之,中国经济要想更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又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来实现。

  稳增长,当前应该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至于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则须慎用。稳增长,并不是简单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绝非政府代替市场亲自上阵“大干快上”。过去诸多的教训警示人们,一定要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并配套相关改革措施。也应认识到,保增长不是保行业,也不是保行业中的所有企业。至少,过去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不能继续。中国经济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未来的经济发展,无疑需要更多依靠内需的发力。如果说,稳定外需还存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话,那么坚持扩大内需是可以主动作为的明确方向。无论是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从改善宏观经济失衡的角度而言,坚持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方针。

  扩大内需,重在改革,既要想方设法增加民众收入,又要想方设法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要增加民众收入,当前的任务,是通过结构性减税等举措,让利于民,并逐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让渡给中低收入阶层,进而刺激基本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也与一些不当的既得利益越来越固化的现实格格不入。

  “稳增长”三字,反映出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之需,而究竟如何“稳”,则意味深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