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于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质量水平的调研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11:16  商务部网站

  ——张银生

  根据市局的安排,我县认真组织,由专人负责对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现结合我县实际,将有关调研情况做一简要总结。

  一、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意义。

  回顾“十一五”曲沃县的发展历程。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引进发展新型工业,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建设的成果,建设完善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我县主要产业布局实现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分别有:高显冶金工业园区、里村曲村煤电一体化园区、马庄新兴装备制造业园区、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物流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畜牧养殖园区。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大量的生产和生活性废弃物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源予以支持,这些都为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大力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曲沃县委、县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纳入到曲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中。我县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曲沃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推进汽车、轮胎、家电等大件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工业废渣、废弃混凝土的综合利用能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现状。

  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县主要以供销社系统的物资回收企业和物资部门的金属回收企业为主,承担了全社会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市场已全部放开,目前我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呈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局面。

  自2007年至今,我县注册登记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有43家,从业人员达360余人(包括流动收购人员),回收品种以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制品、废塑料等大类物资为主。

  我县收购企业基本仍处于一个简单的分拣阶段,大宗的废旧物资(如废钢材、废纸、废塑料等)基本直接供应给生产企业作为生产原料,虽然较好的支持了工业生产,但是从再生资源的再利用角度来看,还远远达不到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再生资源的浪费。

  我县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回收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回收市场比较开放,企业、人员进入门槛低。大量的本地闲散人员、外地收购人员随处流窜、噪音扰民、顺手牵羊、偷赃销赃等问题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虽然我县各职能部门都能立足本部门实际,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进行整治。但由于利益驱使,一些收购站点依然流窜经营、收赃销赃,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隐患。大部分收购站点的经营环境脏、乱、差,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二次污染,给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损害。

  (二)回收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网点分布散乱,经营模式单一,回收利用率低。

  我县回收企业和个体收购站点分布散乱,经营模式单一、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分拣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收购来的再生资源仅限于买进卖出,无加工利用手段,导致资源的二次浪费,更没有形成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

  我县大多数回收企业和个体收购站点收购的再生资源品种单一,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薄膜(袋)、废玻璃、废电池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不仅导致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而且使大量资源白白流失,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三、提高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平的思路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优化利用再生资源为核心,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与我县县情相适应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回收网络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规模化进程,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通过进一步落实再生资源回收的法规、标准和政策,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体系;在城区和七个乡镇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的回收站点20个;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回收交易市场1个;旧货交易市场2个;废旧汽车拆解市场1个。形成点面结合、畅通快捷的回收物流体系,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骨干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三)工作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带有社会公益性质,应纳入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中。通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通过对传统主渠道回收网点、资产及设施嫁接改造,以及重点扶持项目的拉动,进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要以有利于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行业管理为出发点,以回收站点、交易市场、规范化龙头企业为载体,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3、示范带动,循序渐进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在认真学习再生资源管理先进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范企业带动,积极推广回收站点连锁一体化运营模式。依靠龙头骨干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整合规范从业单位和个人,逐步形成区域回收、集散交易、处理连锁化经营格局。

  4、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根据我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资源保有量,对回收站点、集散市场等回收经营场所的设置,实行区域定位,合理配置。并通过健全法制和加强监管,切实解决回收行业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偷盗销赃、逃避监管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四)工作重点

  1、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管理机制

  结合我县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成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协调小组,按照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原则,根据各自的职能做好推进体系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

  2、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是为城乡居民和企业服务,提升城市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是建设立足乡镇村的回收网络,夯实发展基础。回收从业人员以目前废品收购站和街道环卫人员为基础,优先招用我县下岗待业人员。回收站点实行“七统一”和“四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和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地点)的行业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切断不法分子的销赃渠道,彻底改变居民区的卫生面貌。

  二是加快整合工业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工业废旧物资是工业企业生产原料的重要补充,整合工业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是实现再生资源有序回收、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三是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是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中枢,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载体。根据曲沃县的地理特点,本着合理规划,统一布局,辐射不同区位的原则,在曲沃县乐昌镇新建1个有一定规模的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辐射各乡镇。交易市场的建设要具备回收、储存、集散、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功能。

  四是建立再生资源信息网络。通过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再生资源行业信息网络,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服务,促进再生资源流通现代化。通过集中分析处理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同时,通过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地把握行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情况,进一步密切政府和企业联系,为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坚持科技领先战略,提升加工利用水平

  由政府统筹规划,实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绿色环保政策”。根据我县产业发展规划和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实际情况,由县政府指定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支持政策,选定有相应规模和加工制造能力的生产企业,作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的终端,吸纳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的资源再利用的现代企业加入,利用高新技术对不同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点是资源量大,对环境影响大的有色金属、废旧汽车拆解、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等。

  (五)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曲沃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成立“曲沃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相关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结合我县实际,要研究制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专项扶持政策,抓紧制定并出台《曲沃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实施细则》,做好““细则”出台后贯彻落实的各项具体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及政策保障体系。提高行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