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的“择校”让孩子“挂户公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11:00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今年,广州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比例要控制在10%以内,择校比往年会更加困难,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上午奔波三间公办学校,希望能增加录取机会。还有名校严查以择校为目的的“空挂户”,在报名的家长中抽查过去三年内的水电费单,以了解该住宅是否常住。某省一级小学有一年甚至发现,前来报名的一个孩子户籍的门牌号原来是一个公厕。(5月13日《广州日报》)

  择校的难度加大,并不代表可以杜绝“造假”。就以广州为例,要落实好择校比例降到10%以内的标准,这本身就不好把握,外地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可以“择校”?谁先报名谁就可以“择”?同样的条件,仅仅以一个先后标准恐怕也不公平。10%以下的择校,可以是4%,可以是9.9%,人数差别之大和自由裁量权之大可见一斑。那么,这样的“宽松”政策之下,又如何保证学校在执行过程中不会“突破”10%?而一个基本没有硬杠杠的标准之下,家长们当然也可以肆意而为户口挂靠公厕、办理假离婚等。

  在一个条款并不明确、态度暧昧的政策之下,出现“挂公厕式择校”势在必然。这样的一个巨大“漏洞”,无疑会“纵容”某些人造假,也会让一些良好的执行举措流于形式。

  堵住违法择校现象采取抽查水电费的方式,也不过是一个“治表”之方,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应对策略之下,不“挂公厕”还可以造假“挂”更多的东西。与其和违法择校者搞猫鼠游戏,倒不如设计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彻底取消择校的可能。从根本上改观基础教育,平衡教育资源,仍应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文/毕晓哲 图/李宏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