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根据消费能力发展精品种植养殖 菜篮子品质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08:39  商务部网站

  坐在堆满各种数据资料的办公桌前,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旭明显得很从容,“到现在为止,对浙江的菜篮子供应,我们是有把握的。”

  同样的话,浙江省农作物管理局副局长潘慧锋也脱口而出。

  这两个部门,担负着全省蔬菜、肉蛋奶的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人的“菜篮子”能不能拎得住,最重要的指标要看这里。

  而我们得到的答案是:近几年,浙江省的蔬菜自给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猪肉自给率为80%,浙江的菜篮子供应,基本没有问题。

  城镇居民多了,政府为菜篮子掏的钱也多了

  “省长负责米袋子,市长负责菜篮子。”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政府对菜篮子的重视。

  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大力倡导生态农业,十分关注菜篮子食品安全。最近几年,赵洪祝、夏宝龙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调研菜篮子工程,提出重要意见。

  在去年8月下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菜篮子”工程的意见》中,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被看作“事关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事关物价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浙江城镇人口比重达到了61.6%。为了保障数量庞大、增长迅速的城镇居民的菜篮子需要,浙江不遗余力。

  从2008年到2010年,仅仅“蔬菜产业提升项目”,中央和省里就累计投入5.7亿元,每个扶持的蔬菜基地,政府投资都在100万元以上。

  这笔钱的意义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触动了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潘慧锋说,近几年,全省各地市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像瑞安、诸暨等地,政府每年对大棚蔬菜的投入都在1000万元左右。

  “菜篮子是国家指标、政府责任、自我调节三者合一的工程。”戴旭明说,在统筹发展之下,浙江这么多年从未出现蔬菜或肉蛋奶断档的情况,“这就叫大河水满,小河不干。”

  养猪上山,养鸡上山

  种菜上山

  发展规模化、产业化之外,浙江近年还非常重视挖掘潜力,提高各地的自给率。

  比如温州、台州、丽水三地,原本很少养猪,但又具备养殖的条件,因此,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开展“温台丽生态养猪项目”,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进行扶持。

  “一个养殖场,政府一次性补贴20万元,要求饲养50头以上母猪,这样的话,一年就能供应700~800头商品猪。”戴旭明说,如今,温台丽三地的猪肉自给率已经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

  另一个全省性的举措,就是发展高山种植和高山养殖。

  浙江的地理特点是“七山二水一分田”,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浙江可利用的平原资源越来越少。

  从2005年开始,浙江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这个步子,在全国都走在前列。到2011年底,全省山地蔬菜种植面积,已经从7年前的40万亩提高到了150万亩。

  不仅是蔬菜,山地养鸡、高山养猪等也在迅速发展。“养殖上山,有空间,生态问题也比较好解决。”戴旭明说。

  浙江人口袋鼓了

  菜篮子也要跟上

  事实上,1988年提出的“菜篮子工程”,最初目的是为了缓解全国性的物资紧张。到上世纪90年代,打基础的工作基本完成,此后近20年间,供应紧缺的情况很少出现。

  大环境的改变,也使得菜篮子工程有了新的方向,戴旭明将其归纳为“差异化生产,差异化消费”。

  就浙江来说,各地根据本身的基础、习惯以及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发展与“菜篮子”相关的特色产业,比如金华养奶牛、嘉兴衢州养猪,就是这种差异化生产的例子。

  与此同时,根据浙江人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市场特点,浙江还大力打造精品养殖、种植,既丰富了“菜篮子”品种,也使得农民大幅增收。

  潘慧锋举了松花菜(即大家俗称的有机花菜)的例子,“最早是温州人喜欢吃,价钱好,丽水庆元就种了很多,后来杭州人喜欢吃了,桐乡菜农也开始种。”

  另一个例子是西兰花,目前,浙江省的种植量位居全国第一。

  同样走精品化道路的还有家禽牲畜。“以前大家都养白鸡,40~50天就可以长到四五斤重,卖得也便宜,现在,我们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各种土鸡、竹林鸡之类的,口感和营养更好,价钱也更高。”

  通过农超对接

  降低菜价15-20%

  有了类别丰富、品质优良的产品,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老百姓方便、如何为老百姓省钱。

  近几年来,浙江通过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利生产者、消费者,实现了利民惠农,同时,通过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促进了市场稳定。

  自2010年起,浙江连续两年被列入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份,其中杭州、嘉兴、衢州、金华被列入试点市。

  目前,浙江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2010-2011年,全省新建仓储设施超过10万平方米,新建冷库超过10万吨,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储备能力,更好发挥应急保障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直供直销、农超对接的方式,引导菜价。如联华华商、华润万家两家“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可使终端销售价格降低15-20%。

  在杭州,还鼓励生产基地大户在城区开设门店、销售直通车、网络销售等,开展品牌蔬菜销售。

  “这样就免去中间的批发环节,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菜价,还利于民。”杭州市贸易局市场运行调节处的翁敏为说。(戴璐、张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