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幸福广东” 是更深层次的政府转型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05:59  21世纪经济报道

“幸福广东”是更深层次的政府转型境界

  本报评论员祝乃娟

  近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代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汪洋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充分尊重民意是任何国家的政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将追求幸福上升到民众的权利、并充分尊重民众的主创性,这无疑令“幸福广东”又具有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它更富生命力、变得更具有可持续性。

  其实,对于近年来面临转型升级的广东来说,已经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的全面内涵,它并不仅仅限于一种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更在于一种政府转型,由原来的状态转型为一个服务型政府,而这个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目的则是推动增加民众的福祉。在这方面,广东在制度构建方面也已经开全国风气之先。广东省的“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就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早在去年10月,广东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幸福指标体系,这个体系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部分构成。其中,客观指标又叫做“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下设49个指标),分别是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等。其中,就业和收入一项所占的权重最大,约为14%;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以及人居环境所占的比重也较大。该体系是基于充分的民意调查与征集,并将其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

  重视民意的执政观与对民众幸福的追求,是一种务实的负责任的态度。须知,广东是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如何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们在城市享有平等权利、感到幸福并扎根城市,也是广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去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等,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流动人口的生存与生活质量。针对现实情况,广东已经明确提出要不断实现广东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为全省1.043亿人民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并为1700万外省劳动力提供了有利于他们安心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可见,对“幸福广东”的追求是一种负责任的担当。尽管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但是阻挠改革的既得利益群体依然强大,他们无法放下手中的既得利益;并且,在地方GDP考核制度仍未改变的条件下,地方主动追求民众幸福的执政宗旨,显然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尊重民意,不仅表现在政府主动尊重民众需要更好生活的民情民意,也更在于“尊重人民首创”方面,即尊重民众的探索与创造。坦白说,具体的民众是对个人利益或者自己所在社区利益感知最深的人,在走向幸福的道路上,政策制定者需要认真听取民意,将民意及时有效地纳入到政策决策系统中来,然后进行博弈,出台相关政策与规定。如果一项政策未把利益相关方的民意纳入,那么这项政策很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在政策执行环节可能遭遇种种困难与瓶颈,最终又推倒重来、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幸福广东”是更深层次 的政府转型境界

  现代公共决策理论认为,决策需要将民众的利益纳入,最终输出的公共政策一定是经过了种种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充分博弈之后的政策。这不仅体现民意,也会令最终输出的公共政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为,一项经过了多方充分博弈的政策,即使不能做到最公平或者是人人满意,但是它也会赢得更多支持,因为人们在其中已经充分表达充分博弈。这个过程正义,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比如,地方眼下首先可以培育各种社区的发展,在小范围内鼓励民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针对自己的社区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改善社区生活质量与环境。这种小范围的利益表达机制如果不断成熟起来,对于日后更大范围的利益表达体系将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此外,在地方决策中,目前的各种听证会机制也应该落到实处,真正体现民意的表达与反映,让民意进入到决策过程中去。

  “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政府转型境界,它与古老的官本位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充分体现着执政者对种种民意的尊重。在现时很多推而不动或者进展缓慢的改革当中,除了因为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之外,有关政策也存在忽视现实或者没有充分纳入民意的问题,而在相关政策制定之初就充分考虑民意,一开始就找对了着力点,以此制定出的政策才有可能是符合现实、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阻力较小的。

  一个社会的幸福感并不是天然发生或者偶然获得的,它需要合理的制度规划与执行、负责任的执政者、充分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等。并且,民众的幸福感也不应该仅仅是小说家村上春树所说的那种“小确性”,即立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民众的幸福感更深深地根植于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状态之中,这种幸福感源自于一个合理制度包裹之下的良性运行的社会,普通民众具有被尊重感、安全感以及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