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物长宜放眼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01:34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知有

  上海“营改增”改革试点已经进入第5个月。作为全国税制改革的试点,上海对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积极地部署。4个多月的实践证明,试点整体初步成功,成效要好于预期。

  实施“营改增”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对于上海来说,实施“营改增”改革是“加快发展服务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机遇,事关上海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营改增”是国际化趋势,可提升服务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减少重复征税。对企业来说,“营改增”改革后,企业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采购其服务的下游企业可以把从这里拿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作为进项抵扣,从而达到优势互惠的目的。目前这一效果已经显现,上海纳入试点的服务业企业现在具备更多的业务竞争优势。

  “营改增”也是结构性减税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现行的试点安排,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由原有的营业税按照全部销售收入纳税,改为可以按规定抵扣进项的增值税征收方式。这一变化,将减轻部分服务业企业的税基。事实证明,实施“营改增”的第一季度上海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超过20亿元。

  总结过去近5个月的试点,应该说上海的探索是成功的,为全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试验。更应该肯定的是上海勇于探索的勇气。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气候下,上海敢于以税改促转型,是一种改革魄力的体现。

  但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承认,部分交通运输业企业还存在着进项抵扣不足导致的税负有所上升状况。

  这一方面需要政策的制定者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完善政策,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企业配合财税部门,更善于使用政策带来的优惠。

  如果拉长时间轴,这些现在存在的问题,随着试点区域和试点行业的逐步扩大,可能都不是问题。对企业来说,当前要在了解、掌握“营改增”政策上狠下工夫,用足用好政策,更积极地投身业务拓展和经营模式转型中。

  上海“营改增”试点只有短短4个多月,无论从官方、税收专家,还是大部分试点企业反馈的意见来看,整体是积极和正面的。

  也正如其他改革一样,试点总会遇到这样那样需要完善的地方,此时需要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时间会证明这一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