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机场建设亟待走出亏损怪圈:争着建建了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9日 21:5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近年来,各地政府争建机场,希望以此拉动地方经济起飞。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现有机场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专家表示,机场大规模基础建设是地方政府政绩的有力体现,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机场建设应该兼顾公益性和收益性。

  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9个建有机场,除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外,其余运营的几家全部亏损。事实上,不仅是在江苏,全国大多数中小机场均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180座民用机场中有135座亏损,超过7成,亏损额近17亿元。

  “目前我国现有机场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多是客流量不足100万人次的中小机场。”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申正远表示,就客流量及经济辐射范围而言,这些地区并不具有很高的人流量。就亏损程度而言,与各大机场发展策略及采取的低成本策略存在相关。其中政府为主导的航空公司,却不利于航空市场良性发展。而航线过窄、航班飞行密度过低、航班架次过低、客流量不稳定则进一步导致其亏损。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长三角地区平均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8个,超过作为全球最大民航市场美国每万平方公里0.6个的水平,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将成为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运营的机场中能盈利的多是沪、杭、宁等枢纽机场和部分中型机场,其余中小机场的新开航线基本是支线,航班起降架次较低,没有稳定的客货量,几乎不可能达到盈利点。

  “有条件要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建。”这是如今地方政府机场建设态度的真实写照。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中小机场初期运营主要靠地方政府补贴,随后还要每年专门拿出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补贴。毫无疑问,一些地方政府不惜花巨资补贴机场与航空公司,他们成了这场机场建设热潮的最终埋单者。

  当然,机场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不容小觑。在民航业界流传着一个“1:8效应”,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机场资源,一个机场的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可达1:8。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兴建中小机场,希望以此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当地经济迅速腾飞。“对机场大规模基础建设是地方政府政绩的有力体现。”申正远说。

  那么,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又该如何兼顾公益性和收益性?

  申正远认为,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及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不能达到盈利的机场,应积极按照公共建设进行投资,以此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而对于持续盈利及盈利增速过快的机场,应扩大非航的收入,并适当引入机场服务费,适时引入航企参与机场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场的绝对数还远远不够。美国有1.7万多个机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有700多个机场,我国现在运营的机场只有180个;但另一方面,当前国内一些地区的机场建设密度已经超过发达国家,面对大规模亏损是否仍应大举修建机场?

  “面对大规模亏损,原则上不应大举修建机场。但从发展经济增速及市场容量的角度出发,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航空市场细分领域前景大好,因此仍需大举修建机场。不过,要严格审批新增机场,在机场密度较大的地区严格限制,在机场密度较小的地区应按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予以修建。”申正远说。

  此外,申正远建议,目前我国机场基建过快、亏损扩大的局面有望通过3方面得以消除。首先积极引入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场运营体系。其次控制机场基建速度及规模,对亏损的机场进行取缔并收归国有。第三引入外资、vc、pe参与机场建设、运营及管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