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市养老困局怎解 民营机构生存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23:30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公立养老院门槛高,民营养老院收费高,很多老人更多倾向于居家。在年轻家庭成员外出务工频繁的今天,三、四线城市的“空巢家庭”更为普遍,如何养老成为这些老人们挥之不去的烦恼。

   17日和18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了章丘和潍坊的多家养老院,深入探访山东三、四线城市的养老模式,养老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陈旧令人感叹。

  “无产”养老遇困

   17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导报导报记者以“帮亲戚考察”为由参观了位于章丘的祥福养老院。因为多数三、四线城市只有凤毛麟角的少部分民营养老院,大多数是当地民政局牵头建立的公办敬老院和福利院,导报记者在网上多方搜索后才找到了这家位置偏僻的民办养老院。

   “一层、二层是双人间,三层是套间,价格也各有不同。双人间按床位收费,一张床一个月800,包括基础护理费用。如果病情重请全职护工,费用还要另外再付。套间一个月是1800,配洗手间和一间小客厅。”在光线昏暗的楼道里,导报记者被工作人员指引着参观一个个房间。虽然比起省城的民办养老院,这家公寓的条件要“艰苦”很多,不过在工作人员打开的房间里都住着老人,而且80%的房间都是长期满房。

   当导报记者问起如何选择房间时,工作人员表示,“孩子孝顺的、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老人一般都住套间,而且还会雇全职护工;家里条件一般的,就会选择标准间,护工也是多人共用一个。”在导报记者看来,老人们的居住条件与孩子们的“孝顺程度”和“家庭条件”是直接挂钩的,仅有一层之隔,老人们颐养天年的岁月也被打上了“阶层”的区别。

   “我有5儿1女,可是没有一个愿意为我养老,只能到这里来了。”在105房间,导报记者与88岁高龄的田珍仙老人聊起来。“我身体不好,不能起床,命苦啊。”田珍仙一直重复这几句话。

   当导报记者问及养老院的情况时,她说,“我没有社会保障和福利,只能住民办的,服务还好一些。因为比其它公立的贵,孩子们都有怨言。”田珍仙还提起了三层套间的居住生活,似乎能住上套间,她就能舒坦很多。

  “421”家庭的挑战

   家住济南闫千户小区的李凤年老人,也在被自己的养老问题困扰着。李凤年今年已经70岁,老伴儿也即将76岁,孩子们都在普通工作岗位,并不富裕,自己和老伴儿的工资加起来只有大约2000元,每当看到孩子们回来吃饭聊“挣钱不易”、“压力大”的话题,老人的心头就浮起一片愁云。

  李凤年给导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和老伴儿都已加入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一人一个月能多增加100块左右,可是按现在的物价,一个月一百元能做什么呢?”他的困惑并不仅在于物质条件,对于以后是依靠女儿养老,还是选择养老院,老两口也感觉很迷茫。

  调查中,三、四线城市的养老体系因为不及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发达,所以养老的基本配套设施也较为匮乏。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有些还是有多个子女,但是像诸多有“80后”独生子女的“421”家庭,未来的养老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

   “作为普通发展城市,近2/3的老人退休金在1300—1500元之间,还有一些本身没有任何收入,全靠子女缴费。”在济南市第一老年公寓,导报记者从公寓管理科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老人的收入都只是刚刚过低保线,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费用,要是患病转院治疗,医保如果不够,只能儿女们凑。

   “目前‘421’型的家庭结构,凸显居家养老很多障碍。而社区养老模式中,机构不完善,设施不配套,医疗无保障,也难获青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主席刘红尘,一言点透未来年轻人养老的问题。

  艰难的选择

   在济南第一养老公寓,导报记者采访了公寓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据了解,作为济南市惟一一家医疗和护理结合的老年公寓,它直属于济南市卫生局管理,因此每年都会有相关的补贴,日子比其它的民办养老公寓要好过许多。

   导报记者询问的省内多家民办养老院几乎都没有补贴,如果是村里自己办的养老公寓,所用土地会不要钱,但是建设、装修、买设备都是要自己投入,“就好比办公司,你能让谁补贴你?”济南市绿景苑老年公寓办公室主任刘伟向导报记者表示。

  导报记者走进绿景苑老年公寓时,正遇到80岁高龄的李老先生在打台球,他表示自己从选择到住进养老院,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希望跟孩子们一起的心理在作祟。”而且,同住的另一名老人总是声音很吵,不是打呼噜就是开收音机和电视,让他一开始很不适应。

   李老先生的情况不在少数,入住养老院后存在的“混住”、“生活习惯不同”、“孤独”、“缺乏医疗条件”、“护理不规范”等问题,又使一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导致养老日益成为个人或家庭的沉重负担。

   导报记者在绿景苑老年公寓注意到,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他们往往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所以医护条件是老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条件。当初李老先生就是因为自己的冠心病和腿脚不便而选择了这里,“医保可以报销,离市区也不是很远。”

  民营机构生存堪忧

   “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公办养老公寓基本上能保证80%的入住率,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一直低迷。如果没有稳定的老年人员入住和相关补助,十个养老院有九个要倒闭。”刘红尘认为很多二线城市的民营养老院都生存困难,三、四线城市民营养老院的生存现状更是难上加难。

   在导报记者看来,三、四线民营养老院之所以存活率低,公办养老院的“挤压”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养老网上,章丘的福利院、公办养老院有77家,民办养老院只有3家,而且条件设施一般,如何让民营养老院在三、四线城市突围,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难题。

   刘伟承认,与公办养老院相比,民营养老院的医疗条件会打折扣,但是他们会在服务上树立口碑,以此吸引老人入住。“不过,很多县级民营养老院的服务水平我们实在不敢恭维,护工是否经过正规培训都很难说。”

  事实上,差距不仅仅在硬件设施上,医疗服务水平也是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重要因素。刘伟表示,很多民营养老院一直在申请建立正规挂牌的医务室,并为老人开通医保结算服务,但就是批不下来。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到卫生、人社等多个部门,作为养老机构主管单位的民政局虽努力协调,但收效甚微。二线城市目前的普及率都很低,更不要提下面的县城。

  “很多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和优惠措施目前还停留在文件上,看得见摸不着。是否民办养老院可以享受床位的一次性基本建设资金补助?每张床位每月是否还能享受运营补贴?”在刘伟的工作日记中,导报记者看到,从春节到现在,她已经跑了很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但这些扶持政策都设有一定的‘门槛’,比如养老机构建设用地不能是租赁的,床位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必须配备医务室等等,光第一条就卡住很多人。”刘伟目前所管理的绿景苑养老院所用地有土地证,但是房屋是自己盖的,属于“小产权房”,这一点也令她们与很多优惠政策“擦肩而过”。

  谁来分羹“夕阳红”产业

   近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认为,家庭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等具有重要作用,将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

   报告指出,我国家庭与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对家庭服务产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婚育家庭”和“空巢老龄家庭”。

   张靖元老人曾经在潍坊市华都颐园年老年服务中心居住过一段时间,作为目前山东最好的老年公寓之一,与导报记者采访的众多老人不同,他认为在这里的经历非常美好。18日,导报记者再次来到这所养老院,这里已经建起了游泳池。与前几所养老院相比,这里更像是疗养院。

   “虽然一个月一人2800元的花费要高一些,但是在这里生活的老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张靖元老人一个月有4000多元退休金,儿女也孝顺,98岁高龄的他行动已经不太方便,因此选择住养老院是最省心的办法。

   张靖元表示,很多潍坊退休的老干部也都选择了这里,原因就是这里的开发商是用国外做老年公寓的先进模式来做这个产业项目,项目活了,老人们也因此受益。

   刘红尘表示,按照国家养老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要求,目前山东养老床位缺口为10万张,到2015年缺口将达到25万张。而目前的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却只有40%。山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部分民办老年公寓的作为破坏了民办老年公寓的整体声誉,也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选择。如果有条件优质的老年公寓,很多不愿意拖累孩子的老年人都会选择的。”刘红尘建议,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同时,更应为老年公寓设置管理和服务的统一标准,无论公立私立一视同仁。同时,主管部门可成立公会性质的行业组织,制定老年公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派专人对老年公寓进行调查评比,按星级挂牌收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