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混合类理财产品一季度翻番 资产池模糊化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03:42  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先兵

  存款高压,倒逼银行“资产池”内的标的物越来越多,模糊化的趋势是喜是忧?

  近日,银率网发布的一季度理财产品市场报告显示,一季度各商业银行产品发行总量为5493款,同比增长12.7%。其中,混合类产品为市场主流,发行3944款,占比71.8%,同比增长104.1%。

  单一类产品式微,混合类产品日益勃兴,这与商业银行存款压力直接相关。“没有理财产品,存款就会跑。单一类的信贷类理财受监管,发售混合类的产品,对客户、对监管层都‘好说’。”某股份行理财部门负责人对记者称,这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表现。

  但是,银行理财结构的调整,让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更大。“这包括动态管理的难度,市场波动的风险等等。”一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说。目前的情况是,各银行对混合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者对具体投资标的并不知晓。甚至部分产品资金流入到房地产行业,风险较大。

  监管倒逼:混合类翻番

  “去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多以信贷类为主,后来受到监管限制,如今产品到期了要找资产承接,就倾向于各种资产都做一点,组合配置。”

  与往年相比,今年以来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更加规范和严厉,但理财产品发售未有退缩之势,增速仍处高位。

  根据银率网统计,2012年一季度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为5493款,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2.7%。

  受监管管控,理财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银监会曾在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中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如今,以往占主流的超短期产品发行量急速下滑。

  一季度,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下降,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一季度,短期产品发行4725款,环比下降10.9%。其中,投资期限1个月以内的产品发行559款,占比10.2%,环比下降53.8%;1至3个月的产品发行2928款,占比53.3%,环比增长11.2%。

  从投资标的看,去年盛行的单一类理财产品冷清,混合类产品大行其道。一季度混合类产品发行3944款,占比71.8%,同比增长104.1%。银行间市场工具类产品发行1013款,债券类产品发行106款,利率类产品发行181款,都呈下降趋势。当季信贷类产品发行只有19款。

  “我们行的混合类理财确实很多,这对客户、对监管层都‘好说’。”某股份行理财部门人士表示,去年上半年,各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大多以信贷类为主,以此来腾挪信贷规模,比较单纯。后来受到监管限制,银行投资的“资产池”缺少了这一大头,如今产品到期了要找资产承接,就倾向于各种资产都做一点,组合配置。

  如今,银行理财投资资产池里包括存款、拆借、国债、企业债、大宗商品、股票、信托受益权等等,风险由低到高。

  银行千方百计发售理财产品,目的都在于争抢存款。前述股份行人士称,资产规模排在前列的十多家国有行和股份行目前的理财资产已接近6万亿,他预计到今年底可以超过10万亿,在负债总量中的占比预计达到10%,“这是利率市场化趋势在今年加速的迹象。”

  “模糊化”风险

  投资标的多样化后,银行对理财资产动态管理,“调仓”操作多,难度高,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大。

  存款“理财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逆转,但规范性监管仍需加强。

  “投资标的多样化之后,银行承担的风险更大了。”某股份行金融市场人士指出,以往信贷类理财等单纯性产品的操作管理比较静态,只是盯住贷款风险即可,如今投资品种增多后,就需要根据每天各品种市场价量变动,对理财资产进行动态管理,“调仓”操作多,难度高,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大。

  该人士直言,经历了2008年、2009年理财产品亏损风波之后,银监会担忧出现群体性社会事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很严格,原则上要求银行不能出现投资亏损,“理财投资标的混合化了,投资者无从完全知晓具体内容,如果到期银行不能兑付本金,可能面临纠纷。”

  监管威慑是一方面,但银行面临的经营和揽存压力更大,部分机构不惜将理财资金投资高风险领域,以高收益为诱饵吸纳客户存款,势必带来风险隐患。

  当前,结构性产品增多是显例。记者查询到,最近有4家外资银行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挂钩股票或基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星展银行发行的一款一年期浮动收益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22%,挂钩标的为SPDR黄金基金。这与当前市场上其他银行普遍发行的期限相同,但与其他预期收益均在5%-6%的理财产品相比,其显然很能吸引投资者。

  “如此高的预期收益率一般很难达到,更多只是营销噱头,要符合产品(达到预期收益率)的全部要求很难。”某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记者称。

  另一例是,部分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发售的信托受益权产品,被业界质疑对投资者隐瞒了高风险。

  沪上一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人士表示,去年部分银行信托受益权资产规模较大,不少资金都流入了房地产企业,但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并不知晓。“如果相关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危机,不能兑付投资者本息,风险一旦引爆,房地产开发贷款也会受到殃及,后果不可想象。”他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