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经济复苏会否昙花一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02:09  金融时报

   从忐忑的2011年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2012年,就在人们做好种种最坏打算的时候,却略带惊喜地发现欧洲并未爆发系统性风险,美国经济正在呈现超预期复苏。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却仍在扮演复苏火车头的角色。经历过2010年世界经济“昙花一现”的反弹,人们对于眼前的乐观迹象愈发谨慎。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在本月17日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所言,“全球经济前景正再次逐渐改善,但下行风险依然高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2011年,全球经济改善明显,今年以来复苏态势基本稳定,但并未改变总体走向,尚难判断持续性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的结构性变化会持续下去,即全球经济发展不断分化,不再单独依附某一个经济体,而是多元发展,这样能更好地抵御和分散风险。”陈凤英表示。她同时提醒,在美、欧、新兴经济体都存在不同程度亮点的同时,应该看到既有和潜在的风险点仍在威胁经济的复苏。“各经济体能否准确把握因应不同经济增长情境和风险变化的政策走向以及能否在宏观层面实现有效国际协调,对于经济复苏持续性至关重要。”她说。

  美经济超预期 复苏点亮全球

  盘点年初至今全球经济出现的主要亮点,美国呈现的超预期经济复苏首屈一指。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实体经济复苏好转不仅对于扩大全球总需求大有裨益,更是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信号,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市场,从而为更稳健的全球性经济复苏创造温和环境。

  陈凤英认为,美国近期出现的超预期经济复苏主要有两大亮点,第一个亮点是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制造业改善显著,特别是能源制造和汽车制造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制造业扩张直接助力就业市场回暖,目前美国失业率已降至8.2%的危机后新低点。在能源制造中,页岩气资源开发进展尤其顺利,有力拉动与该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扩张,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战场。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国页岩气相关产业所在地失业率已经降至3.5%,表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已有所见效。与此同时,重组后的汽车业表现良好,汽车制造与消费可谓供销两旺,同样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扩张。第二个亮点是国内消费稳定,消费者信心回升。此前被认为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的欧债危机进展好于预期,直接推升美国投资者信心,令美股攀升至13000点的危机后新高。而对美国经济贡献率达70%的家庭消费也因信心上扬而重拾活力。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私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就一直在下降,已由危机后5.7%的高点回落到目前的4%至5%之间。而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私人储蓄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为消费贡献1000亿美元。“储蓄搬家”的现象表明美国消费者对于经济前景已不似从前那样恐慌,失业率的超预期下降也向人们释放出鼓励消费的积极信号。

  相比之下,存在于欧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乐观迹象相对更温和一些。今年以来,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最主要贡献在于欧债危机没有爆发,欧元没有崩溃,系统性风险得以避免。“欧债危机之所以没有出现此前假设的最糟糕情境,主要得益于欧当局特别是欧央行回购国债以及实施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的举措。”陈凤英表示,“但是这些措施目前来看尚不能彻底解决危机,而只是减缓了冲击性矛盾、降低了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几率。”

  至于新兴经济体,虽然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这种放缓更多地是从过热降温至适度,而非具有杀伤力的硬着陆。“以更可持续的速度增长并没有改变新兴经济体扮演全球经济火车头的角色,后者对于全球复苏的拉动作用依然十分显著。”陈凤英表示。“事实上,这些国家出现的调整过程中的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正在使得未来的全球复苏根基更加扎实。”

  需密切关注两大风险

  经历过2010年的强劲反弹和2011年的深度受挫,人们对于世界经济面临的潜在下行风险愈发敏感。陈凤英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仍在欧洲,特别是近期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融资成本上升令欧债形势重又陷入紧张。作为欧元区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这两个国家一旦出现问题将给整个欧元区带来沉重打击。目前欧洲当局已经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采取的措施也收到不错成效。未来的问题在于既有措施的效果能否持续,这些措施是否还有延续空间等。“一个不太有利的情况就是财政契约的签订虽然有利于转移市场视线,但因其对成员国赤字限制更加有据可查,这对于意西两国来说可能构成较大负担。有了契约约束,两国必须不惜血本降低财赤,一旦无法达成目标,融资成本立刻就会上升。”陈凤英说。“更重要的是,两国无法效仿美国和爱尔兰,通过暂时容忍赤字来促进增长,进而从实质上解决问题。”

  除欧债危机外,全球经济面临的另外一个威胁就是高油价。目前,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地缘政治形势仍然未决,游资炒作尚未达成共识,美元指数仍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需求仍然高企。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油价升高至每桶120美元,则将有可能给全球复苏形成不可忽视的拖累,因为无论是正在恢复元气的美国还是持续扮演世界经济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对于油价上涨都相当敏感。对于美国而言,高油价将直接侵蚀家庭消费开支,令美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支柱面临回落风险;对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而言,相对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其进口原油需求攀升,油价高企将不可避免地推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胀压力,从而加大政策面难度,甚至引发不利于刺激经济增长的加息潮。

  宏观政策仍存悬念

  在复苏态势向好但下行风险仍存的大背景下,未来美、欧及新兴经济体的宏观政策仍存较大悬念。美国方面,尽管有关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预期已经下降,但陈凤英认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始终没有彻底排除这一选项,表明其对美国经济前景仍存疑虑。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意料外下滑,美联储推出QE3的宏观政策风险仍然存在,非美经济体仍需警惕可能的溢出效应。财政政策方面,针对富人增税的提案如能得到支持,将有助于弥补赤字同时又不会明显压缩个人消费开支。“总体而言,身处大选年的美国在宏观政策上将以维稳和促增长为第一要义。”她说。

  欧洲方面,预计欧洲当局会进一步团结起来寻求意大利和西班牙问题的解决方案。但瑞银集团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发给本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称,欧洲当局特别是欧央行下一步可能更加束手束脚。首先,再来一轮LTRO几无可能,毕竟非常规措施不能常规地频繁使用,而其对未来通胀的影响已经引起担忧,需要密切关注。因此,在德国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央行自己已经否定了第三轮LTRO的可能性。其次,虽然近期欧央行官员表态显示重启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可能正在加大,但由于德国等北方债权国仍然对此持非常强烈的反对立场,认为这一工具政治色彩过浓,因此欧洲央行即便出手,规模恐怕也难以有效放大,能否平息西班牙主权债务市场的恐慌很令人怀疑。最后,欧洲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虽然从长期看是大方向,但短期内围绕着额度、机制、资金来源等各方面问题,各方仍有待于达成最终共识。“危机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但其本身只怕会始终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汪涛说。“过去两年欧债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欧元区庞杂的决策机构中唯一有能力与金融市场赛跑的只有欧洲央行。”

  至于新兴经济体,陈凤英认为未来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经济能否稳定增长。“考虑到目前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普遍有所放缓,通胀压力较之去年也有所缓合,预计一二季度降息仍是主旋律。”她说。“不过高油价可能带来的通胀风险仍未解除,预计这些经济体的宏观政策仍以谨慎为主,掌握起来比较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