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财经日报:毒胶囊企业应道歉官员须问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01:12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部分药用胶囊铬超标,是近来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最新一例。食品药品频出安全问题,民众意见很大,很愤怒。

  在此事件发生后,人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当事企业大多沉默,更少有人出来为此道歉,仿佛此事与其无关。同时,相关地方药监部门同样也运作如常,不见有人为此事担当责任,这是不正常的。

  药用胶囊铬超标问题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后,众多媒体争相介入,一时间这一事件成为舆论焦点。在此背景下,警方迅速跟进,并刑拘了一批涉案人员。涉案者多为所谓“黑心”明胶的生产商。但是,当事的9家药企,却没能诚恳认错。

  道个歉就这么难吗?相关药企的态度,确实颇令人失望。医学院中有门课程,名为“药业伦理学”——制药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其承担的是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制药者自然需要一定的道德水准作为根基。中国古代“药王”孙思邈亦认为,医家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他则“无欲无求”。很遗憾,今天的很多药商,“欲”和“求”太多了,这也是药品行业频出问题的本质原因之一。

  在商言商,今天的制药行业,当然也必须考虑商业利益,但不论基于怎样的利益考量,生产出合格、安全的药品乃是基本底线。前几年,中国制药行业的市场秩序一度较为混乱,药业涉及商业贿赂的行为颇多,一些药企特别是小、散、乱的企业,其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种种问题的存在,倒逼着药监领域“刮骨疗伤”。看起来,“刮骨疗伤”的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今天的一些药企在犯错之后,竟然连认错道歉的勇气都没有了。

  无疑,当事药企必须要向相关患者致歉,向社会致歉,且不能止于道歉。铬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危害的常识,这几天里已经得到了普及。作为当事药企,理应及时召回问题药品,并努力为已经产生的不良影响给出善后安排。如此,方能算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这次的涉事企业中,还有知名度较高的药企,在自身企业形象遭遇危机之时,其更当有积极的应对措施。

  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自被曝光起,已有数天时间。许多人很奇怪,为什么药品每每发生严重质量问题,都是被媒体揭露出来,相关药监部门究竟是如何进行监管的呢?这种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失职的行为,又该得到怎样的处罚呢?答案很明显,必须要对相关药监公务人员进行问责。

  “问责”二字,公众早已不陌生。自2003年以来,数量众多的大小官员相继受到问责,社会公众大多也已习以为常,表明问责实践已经逐渐常态化。公务人员包括官员有了过失或者过错,必须承担起一定的政治责任、道义责任,必要时乃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也正是中国问责制度逐渐发展、成熟的起点所在。

  在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中,相关药监部门官员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毫无疑问的。工业明胶的问题并非始于今日,被无良商家用作胶囊原料的情形,也很有可能为时较长,且较为普遍。但是,作为直接的监管者,当地药监部门从未给社会一个提醒,从未处理过一个企业,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更直白地说,这正是相关药监官员失职的表现。

  了解国情者很清楚,一些监管部门将监管权力异化为寻租工具的,大有人在。过去这方面的案子,也出过不少。我们没有证据说,此次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中的相关药监官员,也是如此行为,但药监部门的监管失职却没有疑问。如果将权力异化为寻租工具,那恐怕就不只是问责,而是涉嫌违法了。

  要求企业自省、亡羊补牢,以及针对官员的问责,不是目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希望更多的中国药企能汲取这个事件的教训,希望更多的监管官员能够站好自己的岗位,不辱使命。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不起类似更多问题的折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