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雁冰
“去年以来,要素成本的过快上升使部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特别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订单,出口到欧美等我国传统优势市场的产品,转移到了东南亚、南亚等地区。”4月17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3%,低于全年10%的增长目标。
商务部认为,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和其他一些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等因素仍然普遍存在,对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将逐步减弱,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
三因素影响进口
在沈丹阳看来,一季度的进口增长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比市场预期略低。
据他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国内需求有所放缓;加工贸易明显减速;一些大宗商品比如石油、铁矿砂、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除去价格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从12%放缓至10%,其中3月份实际同比增速为10.2%,汽车和家电销售疲弱尤其明显。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这可能与房地产行业的疲软有一定相关,也可能受到了部分家电购买补贴政策在去年12月到期的影响。
沈丹阳也表示,内需放缓,既是前几年持续快速增长基础上的适度回调,也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终止、部分省市家电下乡政策到期、今年元旦春节时间临近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2008年起,中国的进口增速就已超过出口,进口总值稳步追赶出口总值。长期以来中国出口总值超过进口约30%,但该差距正在快速缩小,至2011年接近持平。
“如果该趋势持续,中国的贸易项目将快速趋于平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也可能出现贸易赤字。”刘利刚判断。
不过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逆差22.2亿美元。
刘利刚分析贸易盈余发现,加工贸易依然是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的贸易以往主要由加工贸易构成,这一结构在2008年以后发生了变化,当年一般商品贸易就超过了加工贸易。到了2011年,加工贸易总量仅占中国贸易总量的36%,而在出口中,加工贸易仍占大约一半的规模。
此外,贸易环境趋紧,给出口增长带来了新的障碍。一季度国外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起,是去年同期的1.8倍,涉案金额将近3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4倍。
10%目标有信心
从去年8月开始,外贸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出现了低速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当时对今年的外贸形势,尤其是一季度的预期并不乐观。
“一季度进出口的情况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比市场预期和我们去年四季度的预判还是要略好一些。”沈丹阳说。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全球贸易环境仍然趋紧,非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严峻。
商务部再次强调,企业最关心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贸易融资等金融支持政策,不仅要稳定,而且要加大支持的力度。
此外,还会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对成套设备出口的信用保险支持,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等。
最近国务院已经决定,对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都可以开展出口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过去只是一部分省市在试点,现在凡是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都可以做人民币的贸易结算业务,这个措施对于支持外贸有效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是有利的。”沈丹阳说。
4月12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召开专题会议,传达4月1日王岐山副总理在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地方商务部门抓紧落实相关措施,千方百计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的目标。
即便一季度外贸成绩并不理想,沈丹阳表示:“我们仍然非常有信心来实现今年既定的外贸发展的目标。”
据刘利刚预测,随着一般商品贸易的比重持续上升,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将逐步减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大幅放缓。”刘利刚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