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中山上调限价标准被指调控松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6日 01:38  经济参考报微博

  广东省中山市今年2月上调住房交易价格标准,被质疑“变相松绑”后改口“试行政策”,“试行”后楼市成交量环比大增60%。4月10日中山市再度公布“2011年下半年住房平均交易价格”,引发市场对调控松绑的诸多猜测。新华社记者采访中山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负责人时,得到被质疑变相松绑的提高了限价标准的限购令将“无限期试行”的答案。

  对此,网民纷纷表示,在多地松绑调控被叫停后,中山此举是隐晦托市。也有网民认为,中山市上调限价标准经历一波三折后“终成正果”,其背后则是二三线城市调控松绑怪相频出。也有网民建议,应优化调控措施,杜绝一些地方越发隐晦的“托市”行为。

  “无限期试行”实为调控松绑

  署名“涔涔”的微博表示,先来看看中山市关于2011年下半年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通告:中山市住房平均交易价格将执行新标准,城区为7696元平方米、镇区为6290元平方米(按套内面积计算),并将之作为下一半年度确认普通住宅标准的计算依据。根据官方说法,限价的确定与上年度商品房成交均价直接相关,即上年度成交价乘以当年GDP增速。所以,中山宣布2011下半年成交均价的背后是在给今年下半年提高限价上限做好铺垫。

  网民“知道不知道”也认为,2012年春节期间,中山市“低调”将新建住房的销售价格上限从去年11月份设定的5800元平方米上调至6590元平方米。引发“房地产调控松绑”的质疑后,中山市住建局和国土局回应称只是“部门试行措施”。可是在大家被认为提高限价已被“变相叫停”后,中山市又出此计策。此次中山公布房地产交易平均价格,实质上是为试行的提高限价提供依据。

  网民“王利民”则表示,11日晚间中山市国土局再度在网上发布公告,称去年下半年城区和镇区平均交易价格相比上半年分别下降12.75%和4.04%。相关官员表示,价格比去年上半年明显回落。但离奇的是根本无法看到去年上半年的平均价格,这其中意义特殊:根据公开资料,相比2010年下半年,中山国土局“新披露”的2011年上半年城区8821元平方米上涨幅度高达20%。而中山规定的楼市调控任务是房价增幅低于GDP增速,由于全年调控任务难以完成,这才有了去年11月出台的5800元平方米版限价令。无法看到的去年上半年的老数据解开了当初“限价令”出台之谜。

  “松绑”措施越发隐晦

  不少网民认为,今年楼市调控不会放松已是业内共识,但某些地方政府屡次试探“松绑”调控政策,表明当前楼市调控还需谨防“暗流涌动”。

  网民“抉择不错”表示,自去年中央政府严格楼市调控以来,限购、限贷卡住了购房权和资金两个要害环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中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投资延续去年的惯性增长,房地产存量库存不断上升。在房企面临巨大压力,调控进入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各种“名目”的试探性的松绑新政策也纷纷出台。并且随着初期松绑措施不断被纠正,一些地方的松绑措施也越发隐晦。

  署名“资深农民007”的微博认为,前一阵广东中山上调限价标准,解释为试行已转移民众视线,现在又在跃跃欲试。可以说,某些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松绑的试探一直没有停过。中央坚定的楼市调控政策,地方却不断的找松绑的切入点,不断的博弈,几乎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只是在这场游戏中,恐怕受伤最深的却是无奈的平常购房者吧。

  应优化调控措施

  不少网民表示,如果调控口袋“盖不严”,房价泡沫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则可能导致调控复杂化。

  署名“loogler”的微博认为,虽然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紧锣密鼓,但房地产调控总体还远远没有见效,房产价格尤其是一些一、二线城市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调。从中山政府此举可以看出,在房企越发“hold”不住的今天,某些地方政府急于“救驾”的迫切程度。因此,在目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的背景下,调控绝不能放松,为杜绝地方“托市”,应尽快对目前的调控政策调整和优化。

  网民“达达尼号”建议,近期部分上市房企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现当前房地产市场庞大的库存和高额负债并存。如何加快消化库存,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将是楼市调控面临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今年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善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状况,一定要谨防过量流动性再次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上涨。可以说,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的关键时期,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越发隐晦的“松绑”措施一定要明察秋毫,及时予以纠正。

  (记者 夏保强 整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