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口增速保持低位外贸回稳因素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1日 06:37  金融时报

  谢利

  虽然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有明显回落,但是也显示出一些积极的迹象。目前,有利于我国外贸回稳的因素正在增多

  记者谢利“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恢复状况差于往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就刚刚发布的外贸数据对记者作出如上表示。他预计,短期内出口同比增速仍将保持低位。

  根据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的今年前3月外贸进出口情况,1至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同比增长6.9%。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3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7.2%、9.8%和4.6%,贸易顺差为53.5亿美元。

  “一季度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略好于去年同期逆差10亿美元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贸易状况已优于去年,事实上由于今年春节在1月份,2月份出口恢复却低于预期,3月份出口规模仍明显低于去年年末的水平。”他分析说。

  事实上,当前外贸增速继续回落基本符合甚至略好于市场机构的预期。此前,兴业银行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3月份出口增幅仅为7%。大家对出口前景不看好也确有充足的理由。陆志明对此分析认为,一方面出口面临的形势仍较为严峻,去年3月已经开始进入出口规模较高的时期,而今年3月份出口规模尚未达到去年年末的水平,导致出口同比回落至低位;另一方面,近期欧美经济复苏势头略有放缓,3月美国咨商局消费者信心指数小幅滑落至70.2,而欧元区17国失业率则上升至10.8%,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放缓降低了对中国商品出口的需求。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国内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等因素导致出口行业产能提升受限,2月份以来出口行业的产能恢复状况不及正常年份。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形势仍较为严峻,因此,短期内出口同比恐将继续保持低位。陆志明表示,从历史数据看,4月份的出口规模往往与3月份基本持平,而今年3月份出口规模增长明显低于预期,4月份继续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较低,同比增速很可能保持在低位。另外,近期美国经济复苏也出现小幅放缓的态势,而欧债问题可能进一步扩大到西班牙,日本灾后重建提振效果尚不显著,发达国家市场整体仍很低迷,再加上短期内国内出口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得到明显好转,汇率、劳动力成本仍趋上行,因此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不过,目前有利于外贸回稳的因素正在增多。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表示,虽然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有明显回落,但是也已经显示出一些积极的迹象。一个是我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现在已经高于整个出口增速。来自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为12.8%,对日本是10.3%。这表明发达市场中这两大市场的需求在回升。“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美国出口的回暖实际上是我们对全球出口回暖的一个先兆。”李健说。

  另一个积极迹象是,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1%,较同期出口总体增速高1.5个百分点。李健说,机电产品出口在去年一年的增速都是低于出口整体增速的。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其出口形势要比劳动力密集型的消费类产品出口更加疲软,但却先于其他产品回升,这说明投资类商品的需求开始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在逐步增强。

  从国内大环境来看,近来通货膨胀正在趋缓,机构普遍预测全年CPI控制在4%左右的可能性较大,人民币汇率随着贸易趋于平衡升值压力也有所减轻。此外,从2月份的数据来看,出口订单的指数也在转好。再从政策层面分析,李健表示,货币政策的微调使得未来货币供给也会趋缩,外贸政策也将保持稳定,即使调整也会向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调整。这些都有利于企业信心增强,从而构成有利于外贸稳定增长的因素。

  “当然,从长期来看,期望中国出口继续保持过去10年的20%以上的高增长状态,实际上是很难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陆燕认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1年出口总额已经占世界的10.4%,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国要高出2个百分点,未来出口规模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会逐渐缩小。另外,我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出口的传统优势也在弱化。她表示,如果我国的出口优势产业能够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出口增速慢一点不一定是坏事。

  专家们普遍认为,长期而言,应该更关注外贸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这其实也正是今年企业所面对的困惑和问题。对此,李健表示,一方面,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摩擦会加剧;另一方面,我国进口的刚性需求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资源能源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升,从而给外贸企业带来成本上的巨大压力和利益的损失;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升值和波动,也使得外贸企业必然面临长期的升值压力和汇率波动的风险。除上述因素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传统产业生产力提高赶不上成本上升,造成一些企业不可避免地被淘汰,一些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些都是我国未来外贸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要解决这些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外贸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的能力。”李健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