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期待中国答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1日 06:20  经济日报

  对中国而言,目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也迈出较大步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加速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当务之急。

  在美国和欧洲金融及债务危机的剧烈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下滑,部分国家经济甚至陷入了衰退。为应对这一严峻局面,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制定经济振兴规划的同时,都加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布局,进而加快新兴产业革命的步伐,努力寻求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制高点,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迅速展开。针对世界经济出现的这一新形势,本报自今年3月20日起至4月2日,分别在头版和“环球财经”版刊登“世界经济结构在调整”系列报道,共计11篇,就美国、欧洲主要国家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金融债务危机中针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本国国情紧锣密鼓地出台新政策,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形势、特点以及具体步骤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从这组报道中可以看出,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别于以往。由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普遍意识到了过分倚重金融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的弊端,各国和地区纷纷在制定新的经济振兴规划中强调回归实体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将高新技术、绿色环保产业、人才培养等人力资源储备作为重点,加以精心培育和扶持,加速提高这类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的占比,目的是要占据未来经济领域的最高点或优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发达国家积极扶持实体经济。其中美国特别提出要重塑制造业,欧洲、日本和韩国等也重新规划了相应的产业调整战略。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战略思路是扶持实体经济,留住高端核心制造业,维持强势竞争力。不过,在这一结构调整过程中,也伴随着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近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帮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确保领先地位,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频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发起双反调查,设置贸易壁垒,旨在阻止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产品出口。实际上,这种无视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举动,都是要在限制或迟滞别国快速调整和发展的同时,为本国经济结构调整争取时间,以便自身相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新兴行业企业,尽可能地抢占所有经济领域的最新制高点。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和地区目前在强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纷纷不遗余力地加快了调整步伐,以应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

  其次,普遍将知识、资讯和生物科技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美国通过政府干预制造业转型、推进税务改革、推出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融资等激励举措以及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推进“制造业复兴”。韩国制定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务求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医疗产业及IT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进而提高附加值,并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新加坡则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以提高其生物医药、电子产业的研发水平,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显然,这样的结构调整将引发一轮新兴产业革命,并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球形成新的产业链及市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三,新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备受青睐。美国奥巴马政府将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欧盟委员会则在2010年3月正式公布了指导欧盟今后10年发展的“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欧盟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旨在将“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提高至全球领先水平。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究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印尼政府则力求以创新引领科技突破,其中包括绿色能源和再生能源、汽车产业等。

  第四,重视人才培养等人力资源储备。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0月,美国企业报告说,其工作岗位仍有5%的缺口,也就是说,在当时全美失业率超过9%的情况下,有60万个就业岗位无人填补。这说明,美国缺乏适应技术含量高的工人或者技术人员,这对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无疑形成了很大制约,甚至给美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带来风险。相比之下,德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却十分突出。德国采取二元制教育和培训体系,旨在能够不断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工程师队伍和素质良好的技术工人,为制造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经济学家们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世界经济结构的每一次调整,一般都要依靠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广、市场空间大的朝阳产业,目前的新兴产业正是具有这一特性。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就强调说,在各国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结构性改革。他说,现在所处的阶段对所有国家都非常关键,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结构性改革才能推动未来增长。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并非简单的传统制造业回归和重复建立,而是全球性制造业重新布局。其中,发达国家的核心战略旨在运用手中的尖端技术打造高端核心制造业和相应的服务业务,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力争建立高起点的新兴制造业,以期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由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的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速,已经引发了一场抢占新科技制高点的大竞赛,并最终有望催生出具有强大发展推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机遇和挑战。

  目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已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对未来技术革新和产业布局谁看得准,并能够抓住新兴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谁就有望掌握整个价值链,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战略主动,从而赢得经济科技制高点。

  对中国而言,目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也迈出较大步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方向,加速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当务之急。当前,由于中国工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因而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挑战。同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紧结构调整,谋求高水平发展,故而对中国形成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压力。

  在这一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及早谋划,充分利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投资倾斜和优惠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并利用“后发优势”和新的世界产业大规模转移之机,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迅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不仅对巩固和发展中国经济的良好势头十分必要,而且对营造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能否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战略机遇,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完成自身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稳定的主导地位,从而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和新经济秩序的建立作出贡献,这既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更大发展,也是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和期待。相信在各行各业的积极迅速行动和努力下,中国一定会呈献给世界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