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博鳌论坛发布亚洲竞争力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2日 05:27  南方都市报微博

  龙金光

  中国内地升至第10位 亚洲金融同步性加强

  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于4月1日至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结合本次年会的主题“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在论坛前夕发布了3份具有前瞻性的报告,探讨“变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亚洲需关注贸易一体化

  博鳌亚洲论坛公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2年度报告》(下称《报告》)表明,目前各经济体经济政策转身和前行的空间大不如前,经济复苏和发展找不到新的突破点,全球经济处于痛苦的转型过程中。

  《报告》显示,在2011年里,受累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明显减速,给亚洲经济体和企业竞争力提高带来了巨大挑战。发达经济体短期难以在科技引导型内生发展模式上取得突破,转而采取扩大出口、再工业化战略。亚洲经济体和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面临的挑战和受到的威胁会增大,这些都必然对亚洲经济体和企业竞争力带来深远的影响。令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亚洲各经济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慢。

  与此同时,由于区域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比较强劲,投资需求主要来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需求得益于日趋下降的失业率和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使得一些经济体继续面临经济过热的压力,信贷增长持续而强劲,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特别是中国内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韩国、越南的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其主要归因于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高企所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外国资本流入亚洲新兴经济体,是亚洲经济形势的又一重要风向标。总体来看,2011年流入亚洲的国际资本比2010年显著减少。而且,2011年上半年与下半年相比,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趋势,上半年,资本净流入依然十分强劲,但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悲观情景再现,中国内地、印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经济体资本外逃压力巨大。尤其是2011年的8、9月,亚洲资本市场出现大规模的抛售和资本外逃趋势,这表明欧元区债务危机和银行流动性风险不断升级,美国经济的疲软也对亚洲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应对挑战,报告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需要关注贸易一体化和金融格局的不对称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必要的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四小龙”位居竞争力榜单前列

  同日发布的《2011年度亚洲经济体竞争力报告》,在去年的基础上,本次《报告》跟踪分析各经济体竞争力变化,在被调查的37个亚洲经济体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侧重分析他们在经济社会方面所做的改变。其中,分析使用的指标既包括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存量指标,也包括经济增长率和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等增量指标。

  从2011年度的亚洲经济体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数排名看,传统的“亚洲四小龙”位居榜单前列,其中新加坡位居第一,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韩国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五名;日本受到了地震和海啸的重创,但还是保持在领先位置,排在第四。以色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排在第6-8位。

  即便增加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大洋洲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内地在37个经济体中的排名较2010年的排名仍有上升,排在第10位,较上年的第11位上升1位,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除了巨大的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等因素外,金融危机后,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上也有很大进展。

  资源输出国巴林在中国之前,排在第9位。紧随中国之后的是东盟新兴市场国家马来西亚和资源输出国卡塔尔。而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沙特和格鲁吉亚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13~16位。土耳其、泰国、伊朗和约旦分列第17~20位。

  在整体经济实力方面,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内地、卡塔尔和中国台湾的排名比较靠前,得益于这些经济体属于成长型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尤其是2010年新加坡和卡塔尔的经济保持了14.5%和16.6%的高增长,而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分别保持了10 .9%和7%的增长。中国在维持10.3%的高增长同时,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

  从经济的健康程度看,由于日本的政府债务较高,运行风险较大,因此在整体经济实力方面的排名比较靠后,排在第11位,韩国受到影响较小,仅排在第8位。

  新兴经济体股指明显上升

  博鳌亚洲论坛同日还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报告,回顾了2010年前后的重大经济事件,以及亚洲国家的重要政策,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国际直接投资等一体化进程的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并展望了未来经济一体化的前景。

  报告并认为,随着亚洲金融同步性程度加深,新兴经济体股指呈明显上升趋势,即使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一趋势也未停止。(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报告指出,亚洲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和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区域内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从2009年的46%上升至2010年的近50%。其中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更加促进了一体化的进程,如签署政府间的协议,建设国内及跨境交通的通信基础设施等。报告还特别以中国的出境游为例,阐述了亚洲旅游市场的紧密联系,这也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性依据。

  如今的亚洲已经形成了一个局部独立的区域,生产环节的不断细化和分割、区域内运输成本的下降,以及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特惠贸易自由化都将加速这一进程。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迄今为止亚洲经济一体化大都是通过货物贸易实现的,其他形式的经济一体化,诸如通过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实体资本和金融资本)和人员流动等形式仍远未完善。这就需要亚洲各经济体政府有必要考虑简化规则、贸易便利化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帮助企业了解并利用协定中的新规则。其中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源源不竭的根本动力在于各经济体国家内需的增长。只有内需的增长,才能为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国内市场环境。

  南都记者龙金光 实习生郝梦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