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稳定增长、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各子市场运行差异加大,市场结构变化明显。
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
文/本报驻上海站记者 李媛
金融子市场行情分化
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各金融子市场运行差异加大,市场结构变化明显。
从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来看,行情有较大幅度下跌。2011年年末,上证指数收于2199.42点,较2010年年末下跌了608.68点,跌幅为21.68%;深证成指收于8918.82点,较2010年年末下跌了3539.73点,跌幅为28.41%。2011年以来,除黄金和燃料油期货品种价格有所上涨外,其余各商品期货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而银行间债券总指数先降后升,震荡小幅走高,全年呈“V”形走势。同时,黄金价格先升后降, 整体小幅上涨。
金融市场规模增长
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稳定增长、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
一是金融市场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成交金额为63.37万亿元,债券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四。
二是债券托管量稳步增加,股票市场总市值下降,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增强。2011年年末,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21.48万亿元,较2010年年末下降了19.09%。
三是债券市场交易保持较高活跃度。2011年,公司信用类债券现券交易结算量达到26.5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4%。
人民币汇率受外围影响大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逐步加大。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体需求持续疲软,对中国净出口影响较大。二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仍非常宽松,为“套利交易”继续提供条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预期影响较大。三是欧债危机的不断反复,全球资本在“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无序流动。这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影响较大,对中国国内通胀预期有间接影响,另外也造成了外汇市场的波动,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重要因素。
政策展望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我国金融市场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市场总体规模有望继续增长,市场结构将持续优化,产品创新与制度建设将继续稳步推进,进一步发展成为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