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苗苏:"金砖国家"合作转向务实 含金量有待检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 13:05  中国经济网微博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28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幕。这次峰会的一大议题是探讨建立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机制。与前三次峰会相比,这次领导人会晤增添了具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有传闻说这五个金砖国家将会就货币互换签署初步协议并拟设立一家共同开发银行——这将是金砖国家合作取得的第一项看得见的成果。

  金砖国家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国家的合称,这个称谓由“金砖四国”演变而来,而“金砖四国”一词最早则是由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2001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合拼为“BRIC”,于是高盛在其报告中文版用了一极富有想象力的词“金砖四国”来指代这四个国家。

  “金砖四国”的提法一经出炉就很快被媒体广泛使用,并超越了经济领域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新现象。2010年,南非受邀参加在中国海南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峰会,“金砖四国”正式变身“金砖国家”。金砖国家正在成为新兴经济体赢得比发达国家更大影响力的重要平台。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主要代表,近年在金融合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未来合作的空间也将十分广阔。

  但是“金砖国家”这个响亮而极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并不能保证这些国家的合作能拥有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虽然这五个国家经济都充满了活力,但是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很严重。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中国经济繁荣则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巨大风险。南非虽然是非洲最大经济体,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它都与原来的金砖四国相比。事实上,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经济比南非更有活力而且发展前景也更为光明。

  不可否认参加这次峰会的五个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共识,但是它们之间的分歧也很巨大。比如在贸易自由化、汇率制度、安理会改革、大宗商品价格等问题上,具体的利益诉求和侧重点并不相同。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需求国,俄罗斯、南非和巴西则是重要的资源出口大国,一边是买方一边是卖方,利益冲突显然很难避免。中俄天然气协议迟迟不能落地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而巴西则是呼吁施压人民币汇率改革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此外,各国对金砖集团未来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组织形式也未形成一致意见,因此,能否最终成为一个有章程有约束的集团组织,前景并不明朗。

  值得一提的是,英文里“Bric”并没有金砖的含义。即便其最接近的一词“Bricks”真实意思也不过是“砖头、砖块”而已。英文里说“金砖”最常用的一词是“Bullion”。单独“Brick”一个词并没有任何金砖的含义,而用在“Brick”前加上“gold”一词来表达金砖则需谨慎。英文里“gold brick”通常是指假金砖,用以指代“懒汉和赝品”等貌似华丽而实则无用的东西。抛开字面上的含义斟酌,“金砖国家”含金量究竟有多高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