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化工行业不景气秋盛资源3倍产能扩容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3日 01:24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李隽 贺文婷

  [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在行业产品价格下行的背景下,秋盛资源能否找到这么大的市场去消化即将扩大3倍的产能,是很大的疑问 ]

  在同行业上市公司霞客环保(002015.SZ)2011年第四季度业绩出现下滑,化工行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秋盛资源”)则继续其扩张态势,冲击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将扩大三倍。

  秋盛资源主要从事再生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再生棉型、中长型、毛型、中空涤纶短纤维等,预计募集资金投资于合计需要3.84亿元资金的项目。

  3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报道了秋盛资源在环保投入等方面的疑问;而事实上,秋盛资源面临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化工行业不景气现状,其即将扩大三倍的产能如何消化同样引发分析人士担忧。

  扩大3倍产能如何消化?

  秋盛资源在招股书中称,霞客环保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复合短纤维、有色聚酯纤维、聚酯切片、无染纱线等,其全资子公司淮安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黄冈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均包括废旧聚酯的综合处理,与公司(秋盛资源)主营业务类似”。

  而霞客环保近日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经营情况不容乐观。霞客环保在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对2011年度预计的经营业绩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0%~50%。然而霞客环保在2011年业绩快报中称,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425万元,同比仅增长15.9%。经营业绩与去年三季度报告相比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销售毛利率下降所致。根据本报记者测算,2011年第四季度霞客环保仅实现净利润319万元,而2010年第四季度为399万元,下滑约20%。

  华南一家知名券商化工行业分析师认为,涤纶纤维行业对宏观经济非常敏感,盈利波动性非常大。从去年第二季度就已经出现需求不振,而化工品价格到了去年10月中旬开始下滑,而且这一波下跌比较剧烈。尽管在2012年过了春节后,行业内有补库存的需求,但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依然不振。中银国际分析师倪晓曼则在3月1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终端需求迟迟未有改善,纱线厂家采购心态谨慎,上周涤纶产品价格继续下滑;预计原料市场跌势加剧,涤纶产品价格继续下滑。

  秋盛资源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投资1.26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化纤棉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98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化纤棉新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实施后,再生涤纶短纤维的产能将达到20万吨,较目前产能扩大3倍。

  秋盛资源表示,再生涤纶短纤维作为棉花的互补品、直纺涤纶短纤维的替代、互补品,能解决服装业、家纺业、建筑业、交通业等对棉花、化学纤维等的需求,再生涤纶制造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上述华南券商分析师认为,在行业产品价格下行的背景下,秋盛资源能否找到这么大的市场去消化即将扩大3倍的产能,是很大的疑问。

  一年半内注册资本增长92倍

  在过去三年里,秋盛资源的扩张更多是靠增资投入。招股书显示,秋盛资源2009年、2010年、2011年净利润分别为1480.8万元、5768.73万元、8981.73万元,实现了较快增长;然而其每股收益却分别为1.63元、0.87元和0.9元,2010年和2011年反而比2009年大幅下滑。

  为何如此?事实上秋盛资源的利润高增长,靠的是过去三年不断增资扩张。2009年2月秋盛资源的前身——秋盛化纤注册资本仅100万元,而在短短不到1年半的时间内,注册资本暴增至2010年6月的9333.33万元,增长了92倍以上。

  2009年2月4日,秋盛化纤召开股东会,同意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变更为1000万元,其中,董事长马义忠认缴出资350万元、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马秋镇认缴出资250万元、董事兼总经理杨丁周认缴出资300万元。秋盛资源解释本次增资原因,是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除了自然形成的债务及向上述三人借入资金而形成的债务之外,未进行其他任何筹资,已无法应付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此后几次的增资原因包括,“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应付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公司仍不断向股东马义忠、马秋镇、杨丁周借入资金”,“为了改变负债经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秋盛化纤注册资本变成7000万元之前,包括在2010年4月23日的增资,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增资价格均为1元;然而在2010年6月10日的增资,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增资价格变为1.875元,注册资本也在最后一次增资后变为9333.33万元,股东全部为自然人。而让人意外的是,每次增资的价格拟定依据,招股书当中并未详细说明,仅称“上述资金来源均为个人及家庭积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经营实业所得”。

  华南某知名券商投资银行业务高管认为,6个月以内增资价格如果出现不同的话,拟上市公司应当说明原因,并且详细阐述每次增资的价格依据,预计秋盛资源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交更多资料。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