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多年的发展打破了30多年前世界贸易的均衡,然而中国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增长,新的均衡。30年间,中国的进出口基本是平衡的,前期逆差较大,后又出现顺差,近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平衡。
本报讯3月18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京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发表了题为《共同目标,一致行动——追求内外均衡的增长》的演讲。
陈德铭在演讲中说,均衡增长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他指出,从广义的角度看,考量一国的经济均衡与非均衡不仅应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自然人移动等,还应包括资源所有、财富分配、消费能力以及教育、养老、医保等方面是否均衡。这些要素均衡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老百姓的人权,首先而且更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权。因此,衡量经济增长均衡与否,还要综合、全面地分析多种要素。
陈德铭认为,世界经济原有有的均衡不断被全球化、被经济发展打破,但全球化又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范围的、发展中的均衡。当前,全球化已不仅仅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到境外投资,其生产要素禀赋在全球实现最佳组合布局,资本全球化发展迅速。一些新兴国家其经济的起飞得益于跨国公司全球化投资,同时也催生了这些国家本国工业的发展,及随后的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以占世界人口19%以上的中国为例。30多年前中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及1%,而2010年这一数字已超过10%。中国这30多年的发展打破了30多年前世界贸易的均衡,然而中国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增长,新的均衡。30年间,中国的进出口基本是平衡的,前期逆差较大,后又出现顺差,近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平衡。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只占GDP的2.8%左右。
陈德铭说,西方一些人经常批评中国不顾全球经济平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他们从来不提中国同时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中国进口将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不仅给全球生产了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而且也吸纳了世界各地的消费品。这就是中国在发展中创造出的新的均衡,如果没有这个新的均衡,世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度可能会大得多。
陈德铭强调,追求均衡增长是各国的共同目标,各国应该共同围绕均衡增长的目标采取一致行动。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确保非均衡增长的有限度和可控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的非均衡增长一旦不能控制,超出限度,不仅会影响本国经济,也会给其他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带来负面甚至灾难性影响,反过来又加重本国经济的受损程度。我们从至今仍然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新兴国家的崛起。新兴国家的发展是全球化的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对发达国家而言,新兴国家的崛起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而且机遇将远大于挑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应对新兴国家崛起,采取的是限制出口、阻止投资入境,甚至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既对他国不公,也对本国公民和企业不公,效果也将是负面的。
三要共同努力开放市场,扩大本国消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国家,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扩大市场开放,促进贸易便利化,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最终消费作为实现内部均衡增长的基本立足点。中国正在这样做,愿意和各国交流合作,为实现均衡增长共同努力。(姚文)
(责任编辑:袁志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