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0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张立栋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接下来表述的三项重点工作中,特别强调了创新驱动,称“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活力”。

  很显然,无论是货币财政提供的整体动力还是产业政策带来的局部倾斜,都是具体可见的政策措施。而把“创新”的概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活力”和“驱动力”加以强调则意味深长。

  李克强在强调创新驱动的时候首先指出了市场力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才是政府在资金层面的支持。在他看来,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加强各方面资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和创新驱动。

  必须承认,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产品,这“三个创新”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并不是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

  在以往巨大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支撑下,在起点低、基数小的背景下,人们更关心的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连最粗放和持续性值得推敲的发展模式都能够让人们迸发罕见的热情,创造出无法阻挡的巨大价值。

  然而,一旦发展步入常轨,旧有“燃料”不足以支撑飞奔的车辆时,我们必须,也只能主动放缓脚步去寻找新的动力。

  我们看到,以往提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时候,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在既有产业格局中做一些加减法。而把创新提升到突出位置则意味着除了加减法之外,决策层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更长远的考虑。

  我们认为,创新是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背景下的主动选择。

  今天的中国经济已和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然而,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态势良好,但一些潜伏的危机和问题仍然存在并将不断挑战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欧美为代表发达经济体前景的忧虑挥之不去。而在国内,亦不乏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经济增速下降的担忧。与此同时,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也正在进行之中。中国是否把握住这个机会延续成功轨迹,保持适度增长并进一步提升人民福祉则是每个有责任感的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正如李克强所言: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内外部经济环境遭遇重大挑战的情况下,仅凭对既有格局的调整将难以应对新的挑战,唯有创新驱动才可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其次,我们认为创新驱动契合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

  中国既往的发展模式中,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随着人口红利因素的逐步消退,中国亟待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把人口众多的特点转化为人力优势。

  曾几何时,“亚洲四小龙”实施的正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而他们同时也积极投资工人教育,并为劳动力从农村向工业和城市转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普通劳动者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有剩余收入投资自身或子女教育,从而提升了人力资本和社会创新能力。

  对当下的中国而言,强大财政支持将使我们的劳动力升级过程更具优势。

  我们知道,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升级互为因果。创新需要人才,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其本质就是“高质量的增长”,而这一切的前提正是高质量的人才及其储备体系,因此,“三个创新”本身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亦应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