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广东之夜”主题晚宴昨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世界500强总裁看广东
聚焦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全球知名学者、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云集,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在论坛的间隙,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西门子(微博)、杜邦、安利等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总裁和斯蒂格利茨、郑永年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场内,各国智囊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场外,关于区域经济的论述精彩频现。
昨日,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全球化观点的提出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他的专场新闻发布会前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也在会场外给记者阐释了关于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劳动力转型等方面的话题。
西门子希望能够在广东省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广东省是一个对外的门户,今后这个门户地位仍然会继续存在,很多企业还是会把它看作一个进入中国的重要平台
西门子总裁兼CEO罗旭德在参加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间隙,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目前西门子与中国各级政府都有合作,广东是其合作的最重要地区之一,双方在包括节能减排、环保,还有交通等各种设备和技术方面进行了紧密合作。
罗旭德表示,西门子希望能够在更多的领域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在广东省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改革开放中,广东省是一个对外的门户,我想今后这个门户地位仍然会继续存在,很多企业还是会把它看作一个进入中国的重要平台。”
罗旭德说,他年轻时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上世纪80年代初就到过广州,“当时在广州比较好的一个酒店是白天鹅宾馆。三十年后,我们看到广东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经济中心,商务活动非常频繁有活力。”
与中国企业既竞争又合作
去年,温家宝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见证了西门子重新与中国续签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西门子未来会继续致力与中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最近,西门子风电部门的亚洲业务总部移到了上海,我们既重视当地市场,也重视区域市场,更重视全球市场。”罗旭德说,西门子在国际业务方面和中国企业是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在许多项目上双方是竞争对手,但在另外一些项目上又是合作伙伴,例如在蒸汽轮机方面,西门子和上海电气就是合作的伙伴,一起去开拓全球市场。
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发展
罗旭德说,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的重点,其实与西门子规划的几个未来业务大趋势不谋而合。“一是西门子非常重视的健康医疗行业,我们不仅重视高端的健康医疗的服务和产品,同时也非常重视农村的健康医疗,这与中国的规划非常吻合;二是节能和能源方面的发展,西门子非常希望能通过合作,促进中国绿色增长;三是我们非常重视帮助中国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生产力和整合的深度”。
罗旭德说,中国政府把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调低至7.5%,这也显示出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当然我也认为这是中国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将继续下去,中国的增长势头还是要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将会继续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引擎。”
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
珠三角企业转型应“包容性创新”
广东“专业镇”的创新途径正是将零散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以最优方式“包容性创新”
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间隙,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她表示,要使“包容性创新”成功发挥效用,合作各方要有共同的需求,而且优势互补、有助于强化合作关系。任何一个国家、一家企业或世界上的某个地区都无法独力解决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包容性创新”是柯爱伦在本次论坛上提出的新理念,联系到广东“专业镇”的创新途径,柯爱伦认为,“包容性创新”正是将零散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的最优方式之一。
柯爱伦举例说,如学界能够提供现成的场地,在短期内使用大学里面一些设施,而它的长期贡献在于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创造新的岗位。业界能够提供临近商业化阶段的技术、工作岗位以及建设和经营高科技制造流程的能力。政府则能够在财政和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并推动社会建设,使该地区足以吸引人居住。
如何以“包容性创新”促进中国绿色增长,柯爱伦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通过协调与沟通,为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建立统一的标准;二是将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开展的科研活动视为中国整体创新战略的一部分,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参与中国科技可持续发展进程,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创新活动;三是为绿色技术和产业设立严格的环境影响标准。
安利总裁狄维士:
与广东的合作“未来会更明朗”
安利进入广州以来,一直重视这个区位在全国的发展要义,安利与广东的未来会更明朗
安利总裁狄维士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广东之夜”晚宴间隙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狄维士特别强调了广东在安利市场布局的重要性。他表示,广东是安利业绩最大的省份,也是进入中国的开始和基地所在,在这里安利拥有了自己的运营中心和产品中心,和各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狄维士说,安利在中国的经营过程中,在广东摸索到许多有用的经验。“从1992年安利正式进入广州以来,我们一直重视这个区位在全国的发展要义;2009年欧美金融危机时,我们仍然投资1500亿在广州设厂,逆市发展。因为我们在2009年作出的投资决策是对未来有信心,当时看来是个极大的挑战,但现在看来经营状况非常良好”。最后,狄维士风趣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安利与广东的关系:“未来会更明朗”。
■专家看广东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
广东要发展高端制造业
广东中小企业全国最多,制造业不可能放弃,从日本、欧美的经验看,广东的主要任务是产业升级,就是制造业本身要升级,服务业要发展,仅强调服务业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广东一亿多人口不能完全放弃制造业。近期任务,要在高端制造业下工夫。
同时,广东劳动力因素也影响着产业升级。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农民工比较多,随着产业升级,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成为阻碍。如何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是广东下一步提升产业招商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诺贝尔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珠三角技术等方面要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这两年广东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放慢,而中国今年也降低了GDP的增速预期。广东地区发展快了,是不是会一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广东现在谈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那就势必从原来经济发展支柱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我了解到广东还十分关注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不仅在广东,整个中国都面临这样的大趋势。
珠三角一些正在转型的城市在发展中应从哪些方面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我认为,这种转型需要在技术和投资环境、人力等进行多层面的转变,制造的产品要更注重质量、更具附加值,更重视创新,要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广东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比较优势的转变,生产力提高的成果必将“中和”转变带来的不利因素。比如,生产力提高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就业人群的减少甚至就业下降未来不只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地区,甚至在全世界这个趋势都是不可避免的。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颖川 谢梦
摄影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王辉
后方联动记者 吴哲 实习生 周强 统筹 陈韩晖
(责任编辑:王慧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