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因是体制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9日 10:00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中心专家点评■本报记者 王松才

  科技部部长万钢3月18日在出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时表示,中国的科学技术要应对挑战,缩短差距,更好承担起驱动发展的重要使命,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第二是不断扩大科技的开放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对万钢的讲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科技创新存在体制障碍

  “科技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是万钢部长发言的核心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但仍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吕薇指出,目前,影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些制度偏离创新方向,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一方面,部分重要资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片面追求速度。另一方面,我们的许多政策还是投资激励,各级政府掌控税收、土地等资源,采取零地价和减免税等政策吸引投资,使得企业倾向于从优惠政策中获利。如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利润率远高于高技术产业,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费力搞创新,甚至不愿意做实业。

  二是部门分割,多头管理,计划协调不够,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水平重复配置,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脱节、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脱节,政府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三是创新主体定位不够清晰,存在功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的问题,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不是形成互补关系,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竞争关系。大学的基础研究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机制不健全,产学研联合体缺少有效的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有时靠政府拉郎配。

  深化改革要突破科技体系的界限

  吕薇认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突破科技体系的界限,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配套体制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引导。

  “研究开发仅仅是创新链条的一个环节,创新包括从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开拓获得商业成功的过程。”吕薇说,因此,科技体制改革不仅是如何分配科技经费和管理科技项目的问题,而是设计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创新政策不仅是科技政策,而是教育、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体系等各项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吕薇指出,科技体制改革要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目标,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相结合,突破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制度瓶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公共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调动科技工作者、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目前,要素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压力更加突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从资源消耗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点

  吕薇认为,目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优化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政府财政投入结构,改进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财政投入将主要用于市场失灵、民间资金无力和不愿投入的领域,如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公益性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提高使用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效益和受益面。同时,要增加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的程度,围绕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部署。

  二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是否愿意创新决定于创新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企业创新的动力在于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政府要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各种要素向创新集聚,提高企业创新动力与能力。实行普遍性政策与重点支持相结合,大力扶持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需要更多像华为(微博)技术公司一样的创新型企业,融入全球化。

  三是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和重组,有效发挥大学科研体系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以企业为技术集成、产业化和商业化平台,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并不是创新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部完成,而是由企业主导创新过程,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还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特别是我国还缺少像IBM、微软(微博)等能够集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的同时,要有效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作用。

  四是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为了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视共性技术研究。目前我国共性技术研究体系相对薄弱。要支持多种形式的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如行业性研究机构、稳定的产学研联合体、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机构、临时性的联合研究开发团队等。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技术平台的关键是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享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五是优化教育结构,培育多层次适用人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时期。制造业从低端制造逐步向中高端制造升级,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开发人才和科学家,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高技能的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应用型大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队伍和劳动大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