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9日 09:20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第一研究室主任

  陈昌盛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选择,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坚决推进各项领域的改革。”这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向来自全球企业界领袖、学界精英们传递出的重要信息。

  虽然美国、德国、日本经济目前出现了一些复苏向好的新迹象,欧债危机缓解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但是“全球经济还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中,各国的经济复苏都在曲折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这是2012年世界经济的现实图景。如何既保持短期宏观经济稳定,同时又推动深层结构改革,成为摆在全球经济面前的共同问题。

  张平主任在演讲中强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把‘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时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步入自主增长的轨道,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的关系,既是我国新世纪以来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指针,也是应对危机以来被事实证明的重要经验。

  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20美元(现价),已经成功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前面是陷阱还是坦途,成为发展高层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虽然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少有利因素还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还蕴藏着较大发展空间,但应该看到,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的基本面正逐步发生改变。适龄劳动人口峰值临近,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加,原体制改革释放的红利递减,经济增长将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而在这种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在外,恰逢全球经济放缓,公共部门债务缠身,依赖宽松货币和通胀来削减债务、刺激经济成为发达经济体被迫的流行做法;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实质支撑,过多的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剧烈波动,日益冲击着我国的宏观管理能力。在内,体制扭曲和成本上升压力共同作用,通胀风险挥之不去;而且一旦经济放缓,高速增长期大量存在的“速度效益型”经济将大打折扣,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这样一来,稳增长、抑通胀的政策空间将不断受到挤压,调结构的紧迫性会明显上升。值得强调的是,调结构的目的不是刻意去改变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包括内外、产业、地区、收入分配等),而是要消除扭曲性的资源配置和制度激励,真正激发经济内在的活力和创新动力,释放潜在的发展空间;真正让每个企业都平等获取资源、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真正让每个人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都有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梦想和价值的希望。好的结构是好的机制内生的结果,调结构的根本手段是改革开放。

  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持续影响,给所有人都提供了一次反思的机会。无论南方与北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世界难能可贵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呼唤改革,呼唤深层的结构调整。2012年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二十周年,也是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大时刻,深化改革对中国而言更是具有特殊的意味。

  3月18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虽然比往常来的晚了些,但是毕竟来了,而且带来了好的兆头和新的气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