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伟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把GDP增速下调至7.5%,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基本面,成为时下热点。上周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鹤提出一个概念: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平稳过渡。
关于基本面,刘鹤从几个层面做了阐释。首先是发展路径和模式。他认为,中国市场化过程将继续。市场化应当按照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所谓价值导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念,坚持保护产权、鼓励竞争,坚持公平和效率统一,坚持实现共同富裕;所谓问题导向,就是要有针对性和有先后顺序地解决一些突出的体制矛盾和问题。
产业结构方面,刘鹤认为,伴随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加快,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受到资源环境制约。“未来,制造业份额可能下降,服务业比重将有较大提升,制造业内部将呈现生产适度集中和细化分工的供应链式调整。”
城市化格局则可能出现新变化。最主要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将会形成若干新的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经济分工和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也将十分明显。
国际化方面的变化,则是国际收支将逐步走向基本平衡。中国将继续保持出口大国地位,同时根据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角色变化和新定位,从出口引资大国向市场进口大国、投资大国转变。
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模式,刘鹤特别提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认为,市场化导向始终是主流。“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中很难看到国家资本主义的影子。”对于“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是否如一些经济学家所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刘鹤认为,那是在全球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下,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的大规模干预,取得很大成绩,但也确实还有问题。同时,他认为“应对危机的短期做法,不能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
在同一个场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刘鹤的看法表示支持。他回顾过去30年改革开放历史,认为中国的发展,并非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强势政府和强大国家部门,以国营经济来控制经济,政府动用强大资源来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吴敬琏以“高铁奇迹”为例,称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经过检验,已经可以做个总结。
吴敬琏对“十二五”第一年在发展模式转变方面的成绩提出批评。他认为,“从一年来看说得过去,但是从五年来看,我很担心”。“用政府主导方式来推动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埋下了很多隐患”。
吴敬琏提到地方一些改革蕴含的希望。比如上海提出的国有经济退出十几个领域,以及增值税改革,广东提出的民间组织无需主管机构的改革。虽然认为2011年改革进行得不是很好,但“顶层设计与地方创造性主动实验都在进行”。
近期一系列事件表明,遵循市场化路径,消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高层取得决定性认同。但是,具体怎么推进改革,如何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地方的一些试点究竟怎么推进,都有待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