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钱颖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经济峰会分会场——“回望"十二五"开局”上发言。(中国经济网王耀峰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7日讯 (记者 马常艳)“必须要深层次的改革调整政府与居民,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深刻的财政改革,我们才能希望结构调整的成功。”在今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钱颖一教授这样说。钱颖一教授称,为什么我们结构调整这么强调却这么困难,就是因为根本性的政府与企业,与居民,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调整。改革应该注意到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制度性的困难、挑战和障碍。点击进入论坛专题
以下是直播实录: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非常多,不过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今天上午大会发言中,也显示了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结构的调整,或者再平衡。不过中国面临的结构调整的内容和遇到的困难,恐怕和其他的国家很不相同,甚至在有些意义上是正好相反的。
中国的结构调整内容也很多,通常我们会说三个方面,就是结构的失调表现在投资过高,消费过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在很多其他国家可能问题正好是相反。但是,对调整的必要性我想从领导到企业到经济学界,认识是一致的,可是在实际执行中却碰到很大的困难,效果不十分的明显。
提出结构调整是16年前的事,“十二五”规划中又再次作为核心内容,但仍然是遇到巨大的困难、挑战。我想说一个看法,结构的调整不仅是这三方面比例的调整,背后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深层次的改革,那就是要调整政府与居民,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这个任务不完成的话,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
我在这里想举一个例子,三天前中国的两会结束,3月14日对四个提案做了表决,这四个分别是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预算案,第三和第四分别是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察的是在这四个报告的表决上,关于预算的执行。
“十二五”规划第一年的预算执行和2012年预算的报告方案,所收到的反对票和弃权票都是四个报告中最高的,第一次反对票和弃权票超过了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报告,加起来占到投票数的2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所以,可以看到人民代表对于政府预算反映出来的问题的极大关注和担忧,这里问题很多,我举几个数字,2000年也就是11年前,中国的财政收入1.3万亿,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10.3万亿,名义上的数值大幅度增加。可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会为此欢欣鼓舞,但是在中国情况很不一样。
我们再看2011年的财政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24.8%,非常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超出了预算的15.6%,因为预算本来有增加的部分,比预算增加了1万多亿。但是,去年仍然有赤字8500亿,只比原来的预算减少了500亿。
这样一些情况放在其他国家很好,但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恰恰反映了我们一方面这十几年都在延续这样的扩张性财政,背后是国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度。不仅去年这样,今年预算仍然是8000亿,所以这就是一个代表们投票的情况。
我觉得反映了背后为什么我们结构调整这么强调,但是这么困难,就是因为根本性的政府与企业,与居民,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调整,可能反而更加的扭曲。比如消费低,或者储蓄高,我们都知道主要原因不是居民或消费者的储蓄高,是因为政府的储蓄高,这个数据我们都很清楚。
投资过高也是因为政府或者国企的投资行为,因此当我们回顾“十二五”第一年的时候,当我们担忧结构调整没有十分理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制度性的困难、挑战和障碍,必须要深层次的改革调整政府与居民,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深刻的财政改革,我们才能希望结构调整的成功。
(责任编辑:施晓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