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新时代股民:这些年一起炒股的我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7日 01:5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文艺 张冬晴

  亲,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炒的股吗?

  2002年前,股民们集中在券商营业部,通过打听小道消息或跟庄炒股,同时大家坐在一起唠一下家常;2007年大牛市行情时,大学生将父母给的生活费投入股市,资金虽少,但炒股已成为那时象牙塔的热潮……那些年,坐在家里或办公室进行网络交易还很罕见,手机交易更是没有出现,几百人挤在一间大厅,紧盯着墙上的大屏幕,就怕错过致富的良机。

  “那些年”或许只是一种回忆,大牛市隐藏也已多时,在股指晴雨急变的洗礼下,如今的投资者更加趋于理性。本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 《2011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通过此份报告,我们可以对于新时代股民的模样有更清晰的了解。

  /新时代股民啥模样/

  精神上的价值派 行动上的短炒派

  每经记者 李文艺

  十几年前的中国小股民有一些典型特征,素描像应该是这样画的:老张,年龄45岁,原为某国企职工,炒股本来是一个兴趣,下岗之后却成为一个职业,炒股资金2万元,是多年的工作积蓄,每天的交易时间,老张一定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里,一杯茶一张报纸,如果旁边正巧有人在谈论某只股票,老张一定会张着耳朵细心打探,同时会分析一下盘面走势,有主意了就去柜台下单,有时候去营业部并不是为了交易股票,跟一群人聊聊天也可以打发时间。

  记得在券商开始取消散户营业厅时,许多中小股民愤愤不平,就像取走了生活的寄托一样。

  新时代的中国小股民,不,应该叫中小投资者更为贴切,没有明显的性别和职业特点,也许他是一名企业职工,也许她是一名家庭主妇,也许是学生,也许是刚入职场的白领。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里几乎找不到中小投资者的身影了,没有散户营业厅,投资者买卖股票的地点是任何地方,家里,办公室,咖啡厅,公交车上,甚至是路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交易。如果想知道股市的人气,也只能从冰冷的成交数据上分析,而无法再从营业部的人头多少、噪声大小来直观感受了。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潘立彬称,现在投资者与以往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以前投资者炒股不一定是为了赚钱,也可能是为了交朋友,为了好玩,现在则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赚钱。

  中小投资者的语言也在发生改变,现在,“庄家”一词只在资深投资者口中偶尔出现,对于新时代中小投资者,似乎是个历史词汇,谁是庄家?更像传说,不过经常会听到“主力”,“大资金”,“机构”等词。关于股市,搜索最频繁的关键词还是“巴菲特”,他的故事,他的投资理念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国投资者。如果在某个场合突然跟人聊起了股票,总是会听到巴菲特、罗杰斯、彼得·林奇等大师的名字一个个蹦出,但是对于这些大师的投资精髓能掌握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股票并非投资者唯一的投资品种,有人白天玩股票,晚上炒外汇,或者股票期货同时操作,股票行情不好时还可以做做逆回购。

  有人说,以往股民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恐高症+追涨杀跌,而现在投资者炒股的心理状态是精神上是价值投资,行动起来做的却是短线波动。

  /新时代股民啥水准/

  高学历者超六成九成人表示缺“知识”

  每经记者 李文艺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比如股市的散户都是有闲暇的大爷大妈,目前大家手里只持有一种投资产品,交易创业板股票仅靠胆量而无需研究,资金太少就不好意思买股票……

  如果是这样,那么作为当下的个人投资者,你“OUT”了。深圳证券交易所本周发布了《2011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2011调查报告),从投资者受教育程度到投资组合,从中小投资者比重到投资决策信息来源,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现在个人投资者的钻研精神,以及信息获取渠道,堪比十年前的机构投资者,不过仍有九成人表示,学习专业的投资知识很困难。

  如果说2007年是最新一代股民的诞生年,2008年是新股民的风险教育年,那么2009年以来的3年,则是这批股民的成长期。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目前88%的个人投资者表示关注过上市公司临时报告,但其中70%的投资者认为临时报告 “真实准确”认可度低。

  高等教育者成生力军中小投资者越来越“散”

  2011调查报告显示,投资者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由2010年的54%提高至63%,而2009年这一比例为51%。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大牛市行情中“大学生炒股”的新闻频见报端,当年大学生炒股的图片也颇有特点:宿舍里,几个高低床背景下,一台电脑显示着“K线图”。根据媒体2007年的一项调查,当时炒股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在17%左右,只要打开百度,输入“学生股民”,就会出现上百个关于学生股民的网站、论坛等,而炒股也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新潮。但因为是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炒股资金自然来自于家长资助,一般来说入市金额不超过1万元。

  兴趣爱好、积累专业知识以及赚钱成为当时大学生炒股的三大主要原因。不过有专家认为,大学生不应该炒股,因为投资技巧和知识不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弱,大学生股民面临的风险更高。 但如今看来,正是当时大学生炒股热奠定的基础,我国个人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才呈逐年上升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中小投资者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有数据显示,2007年34岁以下的投资者占比不到30%,2009年已经上升至50%,而年龄在45岁以上的股民占比越来越少。

  有意思的是,中小投资者不仅年轻化,而且越来越“散”。根据2011调查报告,81%的证券账户资产量在50万元以下,相比2010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高资产量账户比例同比下降。整体上看,2011年中小投资者的平均账户资产为41.3万元,较2010年的42.2万元略有下降。事实上,在2011年之前,个人投资者的证券账户资产量是上涨的,考虑到近两年居民收入的增加,深交所认为投资者之所以越来越“散”,可能跟2011年的经济形势及市场行情有关。

  而有公开调查显示,2007年至2009年,小规模投资股民占比越来越高,投资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股民占比发展飞速,从17%上涨至2009年的46%。

  投资者求“知”若渴人均持有3.84种产品

  重视学习投资知识也成为个人投资者的一个新趋势。

  调查显示,77%的个人投资者表示自身需要系统地学习投资知识与投资技能,同时有高达94%的个人投资者表示,在学习证券投资知识与技巧的过程中面临困难。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时间和精力,缺少必要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知识,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同时,账户资产量在50万元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投资者,在选择证券公司时对该公司“投资资讯质量的优劣”及“是否能提供个性化多种服务”相对较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投资知识的学习精神还延续到下一代,82%的个人投资者希望子女在学校读书时能够接受基础的投资与金融理财教育。

  “想想10年前的股民,对股票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盘面上,如果能懂得一些技术分析指标,就已经算是圈子里的股神级人物了,追涨杀跌是家常便饭。”某券商营业部的资深投资顾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对于多数家庭来说,股票更像是一种理财工具,或者是一种资产配置方式。

  根据深交所的调查,2011年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更为多元化。除股票外,整体市场上投资者购买的投资产品类型以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为主,以贵金属、投资性房产和政府债券为辅。平均每人持有的产品数量为3.84种,比2010年的3.22种略有上升。与此同时,各种类型产品在投资者中的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最受投资者青睐,渗透率均比2010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就股票配置而言,去年股票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地位有所减弱。平均来讲,占投资者家庭总投资额的比例为29%,而2010年的这一比重是34.6%,去年的占比与2009年相当。其中创业板投资者与非创业板投资者的股票资产占家庭总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下降至35.0%和28.0%,2010年这组数据分别为40.9%和31.3%。

  基本面分析仍成难点“技术派”已超半数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2011年个人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且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表示需要系统地学习投资知识和技能,但深交所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投资者仍然重视技术指标分析。

  对于最近一次投资的股票,65%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是通过交易软件的股票价格走势、成交量变化等技术指标分析而形成的投资决策;40%的投资者表示通过他人推荐和网络类媒体获取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目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多个场合呼吁投资者要理性投资,强调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但对基本面进行分析的投资者仍然较少。某券商研究员称,问题不在于投资者更偏向于技术派的投资风格,而是对基本面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分析估值和公司前景的信息和知识,只能靠相对简单直接的技术分析。

  这种说法与调查结果相一致,有高达94%的个人投资者表示在学习证券投资知识与技巧的过程中面临困难。

  对此,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潘立彬表示,“上市公司分布各行各业,如果要进行基本面研究,需要相当的精力和能力,而且就算是下足了功夫,也不一定能够获利。相比而言,技术分析更容易上手。”

  资金+知识+能力创业板投资者新形象?

  自称长年坚持价值投资的新疆股民李风(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称,他从来不看创业板股票,也许里面会有大牛股,但相对于基本面,股价都太昂贵了,吸引的都是一些追求刺激的投机者,没有价值投资的机会。

  不过,深交所2011调查报告可能会颠覆这一看法。数据显示,2011年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账户资产量是77.8万元,相比2010年的59.7万元,有明显上升,同时更是非创业板投资者平均账户资产量的2.23倍;创业板投资者中账户资金量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比例为40%,远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16%的相应占比。

  除了资金实力雄厚和入市时间较长,创业板投资者的研究能力也更强。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板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研究,从不同渠道获取投资信息。相对来看,创业板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渠道平均为4种,明显多于非创业板投资者的2.6种;超过50%的创业板投资者会通过交易软件的技术指标分析、网络类媒体、上市公司的招股书、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披露信息和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来获取投资信息。此外,去年62%的创业板投资者拥有较为固定的投资咨询顾问,其中66%表示会重视投资顾问的建议,这一数据也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的58%。

  而在交投活跃度和综合投资能力上,创业板投资者也更胜一筹。2011年创业板投资者平均每人持有的投资产品数量是6.4种,其投资商品期货、股指期货、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外汇交易和国债或地方债等产品的比例与非创业板投资者的差距最大,至少高出27%,投资组合明显比非创业板投资者更加丰富。深交所表示,创业板投资者表现出更强的综合投资需求。

  不过,经常跟个人投资者打交道的华安证券分析师王世新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个结果只是阶段性的,炒创业板股票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吸引了所谓的优质个人投资者。

  /那些年,我们一起炒的股/

  网上交易渐盛行经纪人出门“拉客”

  每经记者 张冬晴

  三年前,经历了2006~2007年超级大牛市的滋润,A股市场迎来了罕见的炒股潮。

  “跑步钱进”地排长队开户入市,成为2007年牛市顶峰时期券商营业网点的常见景象,对于券商基层员工来说,加班开户、整理资料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不过,紧随其后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沪指从最高6124点持续单边下跌至最低1664点,累计跌幅超过72%。泥沙俱下,哀鸿遍野,那些跑步进场的新股民们已经望而却步。

  江苏无锡某券商营业部一位市场督导方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记得2009年初,坊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防火防盗防股票’。其实想想也很好理解,毕竟大家都是2007年初牛市行情渐渐清晰、股市赚钱效应日趋明显的情况下挤破头开户进场的,在很多新股民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见顶的情况下,股票赚钱依然是身边人的故事。但2008年的反手杀跌则让这批新股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心理打击还是挺大的。”

  而这个时候,沪、深A股市场参与主体之一——股民生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各种变化,趋于理性的同时,日渐饱和的市场份额也使得券商之间的竞争呈现短兵相接局面。

  对于券商来说,股民信心的崩溃对行业的影响远比他们想象的严重。开户数量的锐减甚至长期零开户,已经让不少券商营业部老总们坐不住了。据记者了解,2009年之前,陈先生所在的某本土化券商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经纪人业务体系,部分体量庞大的营业部在2008年的惨烈杀跌过程中依然处于盈利状况,但最终还是在盲目入市的股民锐减过后逐渐开始了市场营销。用营业部老总的话说,过去我们是坐等客户上门,如今该转变思维方式,要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了。

  随后,全国各地券商网点的营销大战硝烟四起,银行驻点、社区蹲点和开户送小礼品等延伸性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到最后火拼交易佣金费率,最低从千分之三的指导价格降至万分之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西某券商营业部获得的数据显示,经纪人业务开展不足一年后,市场营销成效非常显著。其中,2009年10月该营业部成交金额12.72亿元,环比下降25.33%,但经纪人名下的客户成交金额3.91亿元,占比30.76%,环比提高了3.8%;该营业部托管资产总值7.48亿元,环比增长8.1%,其中经纪人名下的客户资产总值1.47亿元,占比19.67%,环比提高了2.85%,并且在当月新增开户数方面,经纪人开户数量占该营业部总开户数的半壁江山,增幅超过50%。

  实际上,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股民交易方式也正在向网上交易转移,券商营业网点则从现场的行情、交易等传统基础性服务向资讯、咨询等深层次发展和延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手中掌握的一份来自十几年历史、有效账户超过4万的老营业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开始,传统的电话委托、刷卡自助等逐渐下降,而网上交易占比则逐渐上升至86%~87%。

  来自该营业部的陈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记得当时有位老股民,账户尾号是3390,所以她几乎每周都要打电话到营业部要求上门去帮忙处理网上下单和行情软件等方面的故障,而且最近几年这方面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

  除此之外,记者还获悉,大多数营业部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加强服务措施,每日投资参考、操盘必读、重要财经资讯和投资策略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产品陆续通过QQ群、飞信和手机报以及营业部现场等途径开展起来。

  听消息、跟庄炒股柜台排队下单

  每经记者 张冬晴

  虽然上证指数至今仍然没有回到2009年的反弹最高点3478点,并且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再次“熊”冠全球资本市场,但近年来A股市场持续快速扩容是有目共睹的,美国股市挂牌股票达到800家用了100年的时间,而A股市场仅仅用了8年。

  高速扩容的背后,网上交易、手机下单等新兴操作方式逐渐淘汰了原先的柜台委托、刷卡自助和电话委托等传统低效的操作方式,同时大量券商营业网点的场地持续瘦身,新兴营业部等创新性举措陆续推出,又有多少市场参与者还记得十年前这个市场股民的模样?

  上海一位股龄超过15年的老股民陆女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丈人听他同事的消息买了一个湖南的股票,当时好像是搞水电的……大概是11块多,不到12块买的吧,套得那个深啊!2001年前后买的,一直套到2007年才出来,中间好像就分了一次红,出来以后还是解套了,赚了一点买菜的钱。”陆女士补充道,“想起来了,就是华银电力 (600744,收盘价3.91元),套了整整7年,太苦了!”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追问当初为什么会买这种股性并不是很活跃、成长性也不是很突出的电力股时,陆女士解释道,“他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炒股那是相当容易的,股价便宜啊,而且别人还告诉他有消息!”

  但是,新股民肯定没有这种体验了,如今的华银电力股价不足4块钱。而根据银河证券一位也有十几年股龄的分析师回忆,当时的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大多数股票都是各地按照指标分配上市、急需资金脱困的老国企,股民则主要是国企职工、下岗工人和做生意的商人,当时的资讯也只有电视机、收音机等主要渠道,大多数股民则是靠打听小道消息、跟庄等方式炒股。

  “2002年前股民群体少,很不成熟,那时候股民获取消息渠道大部分靠电视,炒股方法以技术为主,主要就是听消息和跟庄。大部分股民都集中在营业部,靠现场交易网络的较少,手机交易还没有出现,营业部都有大量的刷卡自助终端,或者委托柜台工作人员帮忙下单,看行情则是几百人一间大厅,墙上一块大屏幕。”上述券商人士回忆道,“那时候电脑系统都还是windows98的,windows2000的还比较少见,而且上网都是靠电信拨号,网速非常慢,每秒几KB。”

  “我1994年底去华源集团工作的,后来公司炒自己的股票,因为我们内部都是得到消息的。”上述上海陆女士透露,“后来我记得炒到28元左右,我通知朋友们跑路的——消息就是这么散出的。都是消息市,当时的股民都在营业部散场后自发组织论坛,上海广东路有一个,自发的市场,申银万国(微博)证券门口,大家相互交换各种小道消息,或者纯粹就是去探听各种消息,非常热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