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民:每一天都应该是3·15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01:39  经济参考报微博

  2012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了,消费陷阱与维权再次引起了网民的高度关注。不少网民认为,每年的“3·15”对一些不法商家来说确实起到了打压和震慑作用,但要实现扩内需促增长的目标,“3·15”消费维权理念必须贯穿全年始终。

  各大网站设专题

  随着“3·15”的到来,各大网站纷纷推出消费维权专题,与网民积极互动,收集消费投诉内容。

  人民网开辟了2012年“3·15”专题网站,在网页上特设“微博投诉”、“行业投诉”栏目,积极与网民互动;通过“消费曝光台”等栏目向广大消费者及时通报最新的质量事件及处理情况。

  新华网在其2012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题网站上,开辟了“中消协权威访谈”,传递最新权威信息,还专设“微调查”,组织网民对“你遇到过哪些消费侵权的行为?”进行投票,从14日的投票结果看,选择“网上购物陷阱”的网民最多,占47.2%;其次是“快递掉包拖延”,占27.7%;认为“电信资费混乱”的网民也不少。

  百度(微博)首页推出“打击虚假信息,从这里开始!”的文字链接,点击该链接,就可直接进入由百度与北京市公安局(微博)联合编制的阳光行动专题页面,包括“曝光台”、“我要投诉”等版块。

  网民热议消费维权

  消费维权问题一直是网民热议的话题,不少网民就在博客中列举了一些行业消费陷阱。

  资本证券网署名“贺骏”的文章说,旅游业是打假、维权的焦点行业之一,存在着不少欺诈现象,包括旅游过程中和出发前的准备过程,都要防止消费陷阱。

  署名“山泉”的博客文章说,家居市场中违法违规事件时常发生。譬如,有极少数商家打着品牌的旗号就地加工劣质产品;有施工总承包商和材料商勾结,降低产品质量以牟取较高利润,更有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等不良行为。

  网购欺诈维权热度更是与网购本身一起升温。

  网民“mybag18”列举了常见的一些网购陷阱,提醒网民提高警惕:陷阱一,低价诱惑。在网站上,如果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现,就要提高警惕性,特别是名牌产品。陷阱二,高额奖品。有些不法网站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假冒产品。陷阱三,虚假广告。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被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消费者点击进入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陷阱四,设置格式条款,致使买货容易退货难。

  保护权益应重视制度建设

  署名“无事佬”的博客文章说,“3·15”对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但要让消费者天天过上“3·15”,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署名“stylebo”的博客文章说,每年的“3·15”,消费者们扎堆投诉,各种消费维权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消费者才能找到些许“上帝”的感觉。不过,在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同时,消费维权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不到位及维权渠道不畅通,导致民众维权信心不足。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整个消费大环境是一场持久战,要减少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发生,归根到底要在平日里下功夫。

  该文章指出,我国目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尚待完善,一些新兴的消费领域缺乏应有的质量标准,更重要的是缺乏统一、高效、权威的消费维权管理机构,各自为政、多头执法的状况还很普遍。当务之急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改善消费环境,切实提升百姓“消费安全指数”。相信,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消费者维权日趋理性,相关法律法规逐步配套成熟,管理机制进一步协调顺畅,“3·15”将会变身为一年365天中的每一天。

  (记者 于璐 整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