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辩证看待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 04:12  经济日报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记者乔申颖报道: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主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如何看待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被谈及频率最高的话题。冯骥才委员认为,文化强国应当包含4个方面内容: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一批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文化产业、全社会具有高素质的文明。

  单霁翔委员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提出,如果把文化遗产过于经济、过于功能地考虑,会使它真实的、永恒的价值受到影响,但同时也要努力使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他说,“200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文化遗产的蓝皮书表示,国家对文化遗产每投入1,产出是8.1,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尹力委员认为,文化价值取向对电影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电影不能一味学习好莱坞,要继承自己的优良传统。去年小成本电影比大制作电影更受市场欢迎,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尹力委员认为,成功的小成本电影是贴近生活、反映年轻人的喜怒哀乐的作品,和当代人情感相通。

  樊锦诗委员介绍了通过数字技术记录敦煌文物风貌的情况。她认为,下一代年轻人能不能在艰苦地区为文化事业付出,关键是能不能培养起兴趣。老一辈对敦煌非常热爱,也对愿意到敦煌工作的年轻人非常爱护。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留在敦煌,主要原因是老一辈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

  张和平委员从自身经历提出,主流文化作品完全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出人出戏的同时票房节节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