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团伙作战暗号接头:成品油灰色走私链起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8日 03:33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尹一杰

   在中国沿海漫长的海岸线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走私成品油倒买倒卖的灰色交易,虽然屡遭海关抓捕,高额利诱下,以此为生的人依然铤而走险。

   3月5日,本报记者从杭州海关下属舟山海关缉私分局了解到,几天前成功捕获的成品油走私团伙正在审讯当中,而这也是杭州海关自去年展开“国门之盾”行动以来查获的最大一起成品油走私案。

   本报记者了解到,3月1日,舟山海关接到线索举报,一个涉嫌成品油走私的团伙可能在当天进行非法交易,遂派出缉私艇出海蹲点设伏。晚6时左右,待可疑船只进入监测视线时,舟山海关缉私艇示意该船停船接受检查。可疑船只闻讯后开足马力拼命逃窜,几番博弈后,船号为“浙岱渔油69”的可疑船只被舟山海关控制。

   缉私警察在该船只内当场查获走私入境的成品油480吨,船上7名涉嫌参与走私的人员也束手就擒。随后,舟山海关缉私分局又联手舟山市公安局,兵分三路循线追踪,分别在上海、宁波等地抓获该案另5名主要涉案人员。

   舟山海关缉私分局办公室主任盛文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初步审查,自2011年4月以来,这个以岱山籍人员张某和台湾籍人员林某为首的人员,从境外走私成品油销售牟利,走私成品油数量累计达1.02万吨,案值8000余万元。

   “他们将渔船进行改造,在船舱内安设油仓试图瞒天过海。”盛文高说。

   自去年海关总署对成品油走私实施严打以来,本报记者长期跟踪调查获悉,利用渔船隐蔽走私还仅仅是这些人从中渔利的一脉分支,其进行交易以及实施走私的手段也极具戏剧化。

   “近海、陆上几乎每天都有人出货(走私行话),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一名石油贸易商对本报记者说。

   灰色走私链

   “在国内柴油价格高时,每吨‘红油’有3000多元的差价。”

   在国际成品油贸易市场中,一直游离在监管之外的走私链条堪称“黑金江湖”,混迹其中的人都知道,这个生意场有着其独有的游戏规则。

   本报记者从数位石油贸易人士处证实得知,目前,入境成品油的走私源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借助地缘优势,从香港、台湾进入沿海地区的“红油”和“蓝油”;其二,是以私人关系为担保长期提供成油品供应的“纽带式”走私,卖家多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新加坡作为中转站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三,在东南沿海省份的诸多停泊港口,各大国际运输公司的往返油轮也会提供部分油源。

   “国家前几年加大了对‘红油’走私的打击力度,虽然参与倒卖的人少了,但还是存在。”福建一名从事成品油贸易的民企人士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所谓“红油”“蓝油”,是指香港地区供应港口船只使用的油品,进出口免税,为区分于民用柴油而添加了红色染料。

   由于距离较近、航运行程较短,“油贩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来自香港的“红油”运输至珠三角,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然后伺机在海上直接贩卖给生产渔船或在外海、锚地、港区等海域接驳给油的驳船,随后再利用油罐车或者改装厢式货车接驳上岸。

   “在国内柴油价格高时,每吨‘红油’的利润可以达到20%-30%,一吨有3000多元的差价。”熟知走私交易内情的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相比倒卖“红油”,从东南亚成品油市场获取稳定油源则是“实力”相对雄厚的走私团伙的另一关键渠道。

   本报记者多方调查得知,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存在一批披着正当贸易进口外衣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中很多都在新加坡设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一边从事合法贸易,也一边暗箱运作成品油走私。

   “近几年海关查获的走私案件中,以这种形式隐蔽从事的走私案件具有代表性,这也对海关的监管力度提出了挑战。”杭州海关一名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各海关管辖范围内船只往返频繁,逐一排查缺乏可行性,而这却恰恰给了“油贩子”可乘之机。

   更为疯狂的是,油轮运输公司的往返油轮与停泊码头的油贩里应外合的卸油举动也在夜幕下频频上演。

   “油贩都有自己的船只,并配备了电泵、输油管、油仓,油轮抛锚后就迅速将输油管与油轮的闸门对接,然后开启电泵抽油。”上述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一次不能抽太多,第一油仓容量有限,第二‘油老板’也怕被发现。”

   “油老板”实则是运输油轮的船长,其以航行过程中发生侧漏为由与“关系”好的油贩合作也成了业内路人皆知的默契。

   躲避监管

   “一批货到后马上开动机器,加工完后又马上拉走,如此反复运作。”

   为躲避海关抓捕,这群习惯了昼伏夜出的人所采用的手段也极其多样。

   “以‘红油’为例,除了直接出售外还有一部分会进行秘密加工褪色,与市场上流通的柴油基本上一样,运输途中被查的风险也相对较小。”内幕知情人士说。

   多位民间石油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地区,一些“公司都在该地建有加工厂”,由于地点隐蔽,海关的排查范围也难以覆盖。据本报记者了解,有些加工厂甚至建在了离岸较远的孤岛之上,其中,浙江由于无人岛数量较多,此类现象也最为突出。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技术上,对“红油”进行加工漂白几乎无难度可言,且效率极高,与此同时,为分散被查获风险,“油贩”在运输途中则采取分批进行,油库一般也都为“零库存”。

   “一批货到后马上开动机器,加工完后又马上拉走,如此反复运作。”知情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行动细节安排有序的“油贩”阵营中,除了海上船只运输外,在陆路还有运输车队参与其中,“有油罐车,也有被改装了的普通货车。”

   而对于运油车的改装,“油贩”们的手段也五花八门,本报记者曾在山东东营、潍坊等地调查发现,活跃于灰色交易市场的油品运输队伍中,一些普通货车乍看并无异样,而除了正常的外挂油箱外,货箱内则暗藏玄机,并配有大口径的油管。

   “之所以配大口径油管就是为了在卸油时缩短时间。”知情人士说。

   除此以外,将正规油罐车进行改装,在油罐内加置暗格,在车底另开出油口,以及利用报废车运输等皆是“油贩”躲避检查的手段。

   而在具体交易上,“油老板”们的策划也极其严密,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交易过程中,部分买家会将交易场所定在公海海域,接驳后迅速销货,各个环节一气呵成。“接头时也都有暗号,交易的规则也各种各样。”

   据了解,2011年9月,上海海关破获的一起成品油走私案中,买卖双方就将一元钱人民币作为交易信物,接头暗号则是钞票的后四位数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